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陝西

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前行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

南楠 劉印 齊卉 孫鵬 劉楓 孟珂 程偉 張梅
2021年11月16日08:36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前行

本報訊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公布后,在我省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表示,現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前行。

省社科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唐震說:“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就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不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歷史。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才不斷增強,把握歷史方位的水平不斷提高。面對新的趕考之路,我們要繼續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牢記初心使命,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表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堅定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信心,令人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全省科技系統將深入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強大動力,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為統領,推動‘兩鏈’融合科技行動等重點任務落地見效,切實扛起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任,在奮力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進程中展現科技系統的擔當作為。”

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主任劉鑫說:“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士氣。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區啟動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打造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我們要圍繞西咸新區總窗口定位,切實發揮好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作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實施主體作用,按照‘企業主體、人才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工作要求,緊盯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在優化創新生態、加快成果轉化、加強項目招引、聚集創新人才、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見效成勢,為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

扎根基層一線20多年的全國勞動模范、中鐵二十局鐵路電力運輸分公司司機長劉正林激動地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為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而驕傲。面對新征程,我將繼續堅定不移跟黨走,認真學習、領會、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勞模精神,自覺立足崗位,守正創新,勇爭一流,並做好對青年員工的傳幫帶工作,培育更多新時代的火車司機,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用實際行動為黨添彩。”

“作為醫保系統干部,我們要更加堅定、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貫徹落實《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加快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趕考路上繼續考出好成績。”省醫療保障局辦公室主任史文君說。

“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創造了輝煌成就,經驗彌足珍貴。”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秘書處干部王璐說,“作為省直機關的年輕干部,我將從政治上奮力趕考,不斷強化政治歷練,提升‘政治三力’,嚴守政治紀律,使自己的政治素養與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相匹配﹔從能力上奮力趕考,堅持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做什麼鑽什麼,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切實走好務實之路,在實干中不斷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作風上奮力趕考,向楷模學習,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承人,以‘勤快嚴實精細廉’的優良作風投身到推動陝西對台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當中。”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強化使命擔當,找准工作定位,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服務水平,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提高轄區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街道北苑社區黨總支書記蘇榮榮說。

千陽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楊紅忠說:“學習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我深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作為一名基層鄉村振興系統干部,深刻感受到‘十三五’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千陽縣人民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幸福地邁進了小康社會,農村群眾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萬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群眾生活實現了物質和精神‘雙富裕’。下一步,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以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焦難點,勇於擔當,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繪好路線圖、排好時間表,穩步推進鄉村產業、生態、文化、人才、組織全面振興,努力實現千陽縣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

(責編:麥文雄、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