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一碗面,看见西安“外向”的心

王丽
2025年10月03日09:59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清晨的大雁塔北广场,一家老字号面馆后厨内,宽如裤带的面条刚出锅,一勺滚烫的葵花籽油浇在面条上,“滋啦”一声,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这碗地道西安美食“biangbiang面”,使用的面粉和热油均来自哈萨克斯坦,通过中欧班列,它们1周时间就能抵达西安。

西安特色美食“biangbiang面”。人民网 王丽摄

西安特色美食“biangbiang面”。人民网 王丽摄

在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菊集团”)一批满载面粉的集装箱正有序通关。

爱菊集团负责人刘冬萌拿着刚打印出的通关报单说:“这次到港了86个集装箱,只用做一套报关单,2小时就能完成通关。”近年来,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投资数亿元,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地运回了当地优质的面粉、油脂等产品。

谈及过往,刘冬萌感慨万千:“以前,86个集装箱得做86套报关单,打印出来有500多页!通关起码要等半个多月!”

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西安市委网信办供图

西安国际港站集装箱装卸场区。西安市委网信办供图

改变的契机,源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依托“先行先试”政策,西安国际港务区联合西安海关,针对中欧班列大宗货物特点,推出铁路运输“舱单归并”模式,将同一品名、规格、合同、公司、批次的进口货物“合并同类项”,归并成少量舱单报关,为企业节约报关成本90%以上。

用刘冬萌的话说,“报关单变薄了,企业利润变厚了”。如今,爱菊集团又在哈萨克斯坦追加了投资,将北哈州打造成了100万吨级的农产品物流集结中心。

“我们还和哈萨克斯坦当地农场主合作,现在除了面粉、油脂,哈萨克斯坦的调料、小食品也能摆上西安人的餐桌。”刘冬萌说。

爱菊集团。受访者供图

爱菊集团。受访者供图

就在爱菊集团不断“买进”的同时,“biangbiang面”在海外也收获不少粉丝。在伦敦,魏桂荣的西安面馆里,“biangbiang面”每年接待食客超10万人次。看着外国食客从最初用刀叉卷面,到如今主动学用筷子,魏桂荣感慨道:“这碗面,成了中外食客的‘共同语言’。”

一碗“故乡面”,他乡受追捧。魏桂荣坦言,生意的红火其实离不开这几年西安在海外的频繁“亮相”。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盛会的召开,让西安屡上海外“热搜”,也让西安企业有了更多和海外市场“对接”“对话”的机会。

2025欧亚经济论坛开幕现场。人民网 王丽摄

2025欧亚经济论坛开幕现场。人民网 王丽摄

厨师冯树是个地道的西安娃,他所在的餐饮企业已在国外开设6家门店。这次休假回国,他特意带回一本当地辞典:“你看,‘biangbiang面’的‘biang’字被收录进去了,这说明陕西的一碗面,真的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冯树介绍,在当地,只要菜品名称带有“长安”二字,都特别受欢迎,特色面食更是店里的“爆款”。

进口与出口双向发力,政策与市场同频共振。一碗面的背后,是西安“买全球”和“卖全球”的发展逻辑。

8月13日,满载集装箱光伏组件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阿塞拜疆巴库。西安市委网信办供图

8月13日,满载光伏组件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阿塞拜疆巴库。西安市委网信办供图

2025年,西安密集出台《西安市支持外贸发展政策措施》《西安市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常态化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支持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设立前置货站”“先查验后装运”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挂帆出海”。

2025年前8个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4069自然列,同比增长12.4%;西安全市进出口总值3118.9亿元,增速高出全国11.4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背后,折射的是西安“枢纽”能量的升级。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以来,累计突破30000列;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在阿拉木图投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投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实现中亚五国八城全覆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往来愈发便捷;“长安万里行”活动中,西安鼓励企业赴境外“拓市”,截至2025年9月底,468家(次)企业参加170场境外展会,签下9200万美元意向订单。

专项资金保驾护航、枢纽建设夯实基础、机制创新破除壁垒……西安构建起“政策引导+平台支撑+企业联动”的外贸发展体系。

暮色中的西安城墙,灯火璀璨。面馆里,外国游客跟着师傅学做油泼面;港口内,满载货物的列车即将驶出;手机屏幕上,西安短剧在海外平台受到追捧……在西安的烟火日常里,看见一座城市拥抱世界的心。

(责编:白鸽、邓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