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建设“韧性城市”举措

![]() |
图一:蓝绿交织的永定河北京丰台段。 |
![]() |
图三:施工中的广州地铁十号线滨江东路站。 |
● 北京:将建成50个韧性社区街区或项目(图一)
2017年9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提高城市韧性”的要求。2021年11月,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突发事件为牵引,立足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领域,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谋划提升北京城市整体韧性。意见提出,到2025年,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
● 重庆:构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现代化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设韧性城市。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5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达88%,不断提升抗御地震灾害能力。推进综合管廊系统化建设,城市新区新建道路配建率不低于30%。
● 广州:构筑更具韧性的安全防护设施(图三)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筑更具韧性的安全防护设施。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巩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人防工程、应急避护、公共消防设施,提升城市综合防护实力与急救抗灾能力,推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展望至2035年,广州将建成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安全韧性的防护系统以及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全面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高质量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 南京: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提出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安全保供能力。举措包括深入推进全域造林绿化行动、提高污水处置能力、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等。
2021年11月,《南京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出炉。具体做法包括:市区分别建设不少于5支和3支重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应急救助,将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安置时间由12小时缩短为10小时之内等。
(本报记者 彭训文整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
- 2认真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 3西安最后一个风险区解除
- 4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功修复两具“明星…
- 5稳经济,促发展,西安这么干!
- 6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区…
- 7西安市公安局举行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
- 8中省媒体走进陕西文艺界座谈会在西安…
- 9十六载坚持!陕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
- 102022年上半年陕西生产总值出炉 …
- 11陕西省十七运会第一阶段比赛今日开赛
- 12赵一德主持召开陕西省政府第二十四次…
- 13陕西生态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五年荣…
- 14佳县古枣园系统榜上有名
- 15陕西本轮疫情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
- 16纪念小河会议召开75周年座谈会在榆…
- 17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8例、…
- 187月20日陕西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
- 19陕西3地被确定为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
- 20西安市2个风险区降级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