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现场评论)

进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农执法水平、完善涉农公共法律服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派发普法传单,推出普法宣传三句半,现场解答群众疑惑……在吉林省的一些村镇集市,人民法院干警为群众现场普法。法律进村屯、培育懂法人,法治乡村建设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有序推进。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之路。2021年以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推动法官、乡镇政法委员、村干部共建司法服务网格,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目前,这一服务网格已覆盖304个行政村、2810个村民小组。实践证明,打通法治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需要主动作为、多方协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下沉一线、下沉乡村。
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要做好普法工作。在乡村振兴路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会面临一些新情况,需要进一步做好法律普及工作。为此,梨树县建立“法官说事点”,法官每月进村,春天说承包土地,秋天讲粮食买卖,主题应时应景。一位村民感慨:“法官不念法条,举村头例子、给实在建议,咱愿意听,也听得进。”立足实际、着眼需求,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法律进村入户,让普法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拉近了法律与群众的距离。
建设法治乡村,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一位法官说:“村民之间的纠纷,有时就是为了争口气。”如何既解开矛盾又让村民服气,考验着工作方法。在梨树县,有村民因土地纠纷来找法院解决。一位法官来到地头,请双方测量面积后,讲了法律规定,当场进行调解:“到秋天,这块地长多少粮食,让他折成钱给你,行不?”后来,双方握手言和,其中一方还主动提出让步。深入一线,了解实情,现场办公,不仅有助于化解矛盾,还能推进普法教育。建设法治乡村,需要更多俯下身子察民情的法律工作者,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带动更多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到为民办实事中来。
建设法治乡村,还需要凝聚众力。群众学法知法是第一步,让更多人懂法用法、形成人人尊法崇法的氛围,更为关键。在吉林省,东辽县安恕镇定期选派一批有法律基础、群众基础的村民参加法律培训,让村民为村民调解纠纷;通榆县集中培训各村的种养大户,鼓励他们开办法律“炕头讲堂”。人民群众是法治乡村建设的主体,法治乡村建设也要紧紧依靠群众。当村里的“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依法办事就会成为人们的习惯和自觉,乡村依法治理就能迈上新的台阶。
在吉林省不少村屯,一面面法治文化墙引人关注。以漫画故事、图解知识等形式呈现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内容,既美化了村屯环境,又厚植了法治文化。进一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涉农执法水平、完善涉农公共法律服务,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推动乡村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一定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为本报吉林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23日 第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习近平“典”论家风|天下之本在国,…
- 2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谈家庭、家风
- 3习近平“典”论家风|莫用三爷,废职…
- 42022年陕西省体育健康行“五进”…
- 5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
- 6“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在西安成立
- 7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8扎实做好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
- 9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 为推…
- 10陕西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
- 11话剧《主角》靠实力打动观众
- 122022年陕西省国家免费医学生招生…
- 13我省开展“七项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
- 14陕西:绷紧思想之弦 筑牢“外防输入…
- 15智引科技发布5G赋能智能综采面的多…
- 16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 17首批178名支援上海医疗队队员返陕
- 18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 19《石峁遗址志》出版座谈会西安召开
- 20陕西“十大行动”促高校毕业生高质量…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