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森林有了“长”……
苏家沟林场的护林员正在查看树木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2月14日,石门国有生态林场护林员开展巡山防护工作。
旬邑县林长办为城关街道生态护林员发放护林巡查物资。
子午岭郁郁葱葱的山林。
在咸阳市旬邑县,180万亩林区森林防火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如今,这个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林长制。
“过去,仅清明节一天,我们就能接到30多个火灾报警电话,防火和扑火问题让人应接不暇。”旬邑县林业局局长第五耀林告诉记者,“从林长制试点并推行以来,在各级林长的努力下,旬邑县已经连续2年实现了零火情,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018年6月,旬邑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林长制试点。随着试点的成功,林长制改革已从旬邑县推向了全省。目前,全省已经有12个设区市(区),104个县(市、区),1260个镇,16372个村建立了林长制;5名省级林长,104名市级林长,1343名县级林长,7912名镇级林长,43780名村级林长全部上岗,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部曲”全面奏响,在三秦大地上演绎“绿色乐章”。
林长制的推行收到了成效:2021年,全省火灾发生起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分别同比下降77.92%、75.34%、81.21%,创造了有数据记载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2021年秋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松材线虫病疫区数量、疫点数量、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首次整体实现“四下降”,疫情危害逐年降低。
林长到底是个什么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记者走进我省多个地区,一探究竟。
多了一个“长”,工作变了样
2021年6月,杨昕调任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镇长。与以往的调任不同,这次他同时被赋予的,还有一个全新的身份——镇级林长。
听着是个“长”,却又不是官。对这个新的身份,杨昕有些无所适从:林长要干吗?自己能干啥?林业资源如何管护?……他面临诸多问题,林长对于他而言,不仅是多了一个名号那么简单,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他肩上。
为了更好履行职责,职田镇管辖的16个行政村,几乎每个月他都要巡查一遍,看森林防火情况、看基层存在问题、看护林员履职情况。这些村子,最远的距离镇上有25公里,16个村子全跑一趟,杨昕每个月至少要跑200多公里路。
“由于林地车开不进去,巡查的时候经常要靠一双脚来走。最多的一天,为了查看清明节防火情况,我徒步走了近4万步。”杨昕告诉记者。他调侃自己“越工作越健康”。
除了个人的自觉,年度考核工作也在倒逼着各级林长履责。2022年,全省正式将林长制作为综合评价的考核指标。旬邑县作为试点县,已经建立并推行了由林业事故、宣传工作进展、群众法律意识、护林员履责情况等7项保护性指标和2项建设性指标构成的林长制目标考核体系。2021年,在满分10分的林长制考核中,杨昕得到了9.93分,在全县名列前茅。
“县级林长考核我们,我们再考核村级林长,一层一层传导下去的,不仅是压力,更是责任。”杨昕说,“我在工作中亲身感受到,林长制推行以来,从林长到基层护林员,大家的责任意识都更强了。多了一个‘长’,工作变了样。”
“在我的理解里,林长制的核心,就是‘责任’。”旬邑县代县长师虎告诉记者,“这个身份时刻提醒着自己的职责,让我对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师虎是旬邑县的县级总林长,负责着石门山片区150万亩林地。林长制推行后,他安排部署加大林业执法专项行动力度,签发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第1号总林长令,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2021年,国家森林督查下发的旬邑县疑似违法图斑数同比大幅下降,全县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内。
2021年,旬邑县对2078亩权属明确林地产生碳汇量进行了核算,创新推出林业“碳票”,并赋予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近期,咸阳市第一张林业“碳票”已发放到林农手中。
更多人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中
穿好工作服,带上一壶水。2月16日,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护林站的徐熙南又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他手持镰刀,削掉挡在面前的刺条,仔细查看进山人的足迹。
“眼下天气干燥,防火压力很大,稍不留意就会出现问题。随着天气转暖,进山的人会更多,有人采摘神仙叶,有人采商芝菜、捡野山菌,我们对哪一条沟一天会进去多少人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确保绝对不出问题!”徐熙南对记者说。
和原来不同的是,这两年巡林时,徐熙南的臂膀上,多了一个“林长”袖章。林长制推行之后,他就担任了秦丰村村级林长。
戴上袖章的,还有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他们和护林员、监管员一起组成了村里的林长制工作小组。
“过去发现盗采盗挖,我们都找林业站。现在林长制公示牌把每片林子的负责人列得清清楚楚,村里的班子成员都能参与进来,还能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守好一片林。”徐熙南说。
林长制推行以来,柞水县森林资源保护力量壮大起来。柞水将全县划分为9个板块、81个林块和1078个地块,按照林地面积配备了1509名护林员和81名护林民警,扑火队伍96支3218人,专业防治队54支,并且建立136个护林哨所,设卡检查入山人员携带火源、乱砍滥伐等。在扑火队伍中,还有很多当地林长动员组织起来的群众。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守护柞水县的青山。
“过去,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上,都是基层林业部门唱独角戏,难以满足林业资源修复、保护和开发的广泛需求,并且常常存在人力、资金不足,执法强制力不够等问题。”省林业局林长制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张陆军将这种情况调侃为“小马拉大车”,“林长制的思路就是通过抓‘关键少数’, 让林业工作从单打独斗的局面变成总林长牵头抓总,各级林长督促落实,林业、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财政等各部门各自出力,联合施策,解决问题。”
更多的外部力量支持,构筑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坚强后盾。2021年全省各类林业发展资金共计65.85亿元,较上年增长1.38亿元,其中“双重”规划项目投资16.26亿元,居全国第一。我省现有生态护林员5.01万名,年兑现劳务补助3.12亿元;现有乡镇林业站683个,组建“脱贫造林专业合作社”184个,培训林农56283人(次),办理涉林事项523项(次),林业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制度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大胆试、大胆闯。林长们在一线磨砺,林长制改革相关配套机制也在逐步完善。
林长制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结果:从外省学习先进经验,从河长制中学习组织架构,各个地区相互学习创新制度……
“省内一开始建立林长制试点,是从安徽等省份学习经验,结合省情进行制度创新,并在推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调整完善林长制的制度建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走得很有信心。”张陆军说。
2021年,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多次随机走访了多个县、镇、村,查看林长制的实施情况,了解在推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2021年9月26日,我省召开了林长制办公室主任会议,印发了镇级林长制实施方案提纲,为基层制定了包括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在内的推进模板,帮助解决基层方案要素不全、简单复制等问题,点名批评了一些“没有林地还要搞林长”的形式主义,要求各地在林长制的实施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照搬。
这项要求得到了迅速落实。
凤县是山区县,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村级林长包片难以覆盖到位。在构建了“4535”林长模式的同时,凤县增加 “权责林长”这个民间林长,由不动产权证书或林权证持证单位法人或个人担任,村集体林则按照管护责任划分给护林员、秦岭网格员,将村民拉入林业资源保护的队伍,加强基层力量,实现399.72万亩林地资源管理的全覆盖。
旬邑县探索用法律手段解决森林资源破坏问题。将林长制改革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在县林业局和检察院各明确一名主管领导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实现涉林领域违法信息、执法办案信息和资源监测数据同步实时共享。2021年以来,联合调查案件7起,结案率达100%,县域内破坏森林资源和违法占用林地的情况明显减少。
眉县致力于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森林资源管护质量和效率。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林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借助高分遥感影像、物联网感知、可视化互动等手段,落实各级林长责任。现在,眉县各级林长均安装了“林长通”APP,对护林员巡护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我们将对市县负责人进行统一培训,走进安徽、江西等省份学习考察,借鉴《安徽省林长制条例》,调研起草《陕西省林长制条例》,以法规制度推进林长制规范有序、健康持续运行。”张陆军告诉记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