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陕西

全运故事

“老茧”中的全运印记

2021年07月06日09:30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老茧”中的全运印记

  赛艇运动员布满老茧的手。 本报记者 杜玮摄

  6月25日,省赛艇队队员在宝鸡王家崖水库训练。本报记者 杜玮摄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干枯、粗糙,遍布着大大小小暗黄的老茧,一数,老茧足足20个!

  6月25日16时,暑气蒸腾,在宝鸡王家崖水库训练基地,陕西赛艇队25名运动员正在紧张备战。阿迪里江·苏里坦腰上绑着20公斤的杠铃片一口气做了30个引体向上。练毕,通红的掌心中遍布的老茧更加“狰狞”,那凸起的股二头肌和精瘦修长的身材是长期大量训练“雕琢”的结果。21岁的他,正处于一个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2017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所简陋的学校里,陕西赛艇队教练苏辉一眼就看中了他。这个维吾尔族大男孩17岁便长到了1.92米,一口还算流利的汉语迅速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遇到苏辉之前,阿迪里江·苏里坦从未听说过赛艇——这项起源于英国贵族的运动项目。在缺水的祖国西部地区,洗澡都是件奢侈的事,遑论赛艇。眼瞅着弟兄三人日渐长大,阿迪里江·苏里坦的阿帕(维语,意为“妈妈”)眉头总是“锁”在一起。阿迪里江·苏里坦决定告别家人,跟着教练去练赛艇,“早当家”以减轻家庭负担。

  赛艇运动并不是看起来那般惬意和优雅,相反,乘风破浪的过程,常常和危险相伴。

  “我们的船窄,很容易翻船。刚开始练习时有一次我落水了,因为不会游泳,当时特别危险。”阿迪里江·苏里坦心有余悸地说,后来他学会了游泳,并掌握了一些自救技能。

  “冬天水面要是结冰了,我们就用摩托艇破冰,开出航道,保障训练。寒冷的天气里,运动员不能穿太多,划两个小时回来,手都冻得伸不直,如果遇上风浪,落水了更危险。夏季高温中训练,如果中暑了,会造成脱水,要及时大量饮水降温。”苏辉说,赛艇项目是一项纯户外运动,在风雨里穿行是他们的日常,这对年轻运动员的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黢黑的面孔和满手的老茧成为赛艇运动员的“标配”。

  融入大自然的极致体验是他们运动生涯中闪光的记忆。

  苏辉记得,有一天在云贵高原一处水库冬训时,天空下起纷纷扬扬的雪花,他们划着一艘艘纺锤状的小艇掠过如镜般的水面,抬眼望去,皑皑雪山一片静默。夏日的浙江千岛湖,水汽氤氲,远山如黛,穿行其间,人仿佛在画中游。

  辗转各地训练的日子,大家累并快乐着,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着希望之花。

  2019年,阿迪里江·苏里坦在接触赛艇一年后,就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上取得冠军,并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这让苏辉感到很是振奋:“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运动员史沂凡是抱着减肥的目的来训练的。“我从小不爱动,还贪吃,体重最高的时候135公斤。训练了一年多,减了40多公斤后,我就有点儿想打退堂鼓,这里实在是太辛苦了。”20岁的史沂凡说。

  “你身体条件好,很适合赛艇项目,而且,年纪小到社会上也无事可干。”在苏辉的耐心引导下,史沂凡慢慢找到了感觉,逐渐提高了技能,不断缩小和老队员之间的差距。

  “全运会在陕西举办,作为陕西人,我有责任拼尽全力,为陕西争光。”史沂凡说。从差点成为逃兵到现在的拼命三郎,这个少年在磨炼中快速成长,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苏辉11年的运动员生涯中,累计获得过30多枚金牌。2001年在广州举办的九运会上斩获的那枚是他最为珍惜的。“当时我19岁,只训练了一年多,是这枚金牌坚定了我走这条路的信心。可以说,全运会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但是,在十三运会男子8人单桨有舵手决赛中,陕西赛艇队以一秒之差,痛失金牌,给我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苏辉说,这也是他退役后,决定以教练的身份重回赛场的重要原因。

  5月25日,苏辉带领队伍回到陕西,集中精力备战十四运会。“3个月要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目前的着力点主要是提高队员协作能力和加强体能训练。”苏辉说,这是一项需要高度配合的团队项目,通过交叉训练,他要在比赛前一个月挑选出最佳8人组合。

  “不能只埋头苦练,还要讲究战术,像田忌赛马那样。”苏辉说,队伍目前正处于最佳状态,他们有信心拿回金牌。 (本报记者 侯燕妮)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