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规模 优结构 陕西谱写“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麦文雄

2021年06月28日14:26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仲夏时节,陕西延安市南泥湾群山滴翠,徐徐微风纳来清凉。这里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正是在此扎根生长。

6月24日,陕西省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推进会延安市南泥湾举行。会前,来自全省各市区农业农村局及47个重点项目县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领导先后实地观摩了千亩稻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湖羊养殖基地等六个南泥湾农业产业项目示范点,并进行了经验总结交流。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无论是全国大局、还是陕西使命。无论是战略机遇、还是三农‘任务’。抓项目、促投资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会上,陕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矿玲的讲话催人奋进,她要求各地切实增强抓项目、促投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

“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按照省厅的总体部署安排,认真总结,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统筹规划、多元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努力建设‘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宝鸡市千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胡文志表示。

紧盯要害 推进绿色循环发展

位于南泥湾核心镇区的千亩稻田建设项目。 人民网 麦文雄摄

自1941年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与当地群众发起向荒山要粮的战斗,把“烂泥湾”变成了“好江南”以来,已过去80个年头。

如今的南泥湾核心镇区,千亩稻田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高标准农田治理1800亩、稻鱼综合种养100亩,新修生产道路5公里。项目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全程机械化投入等举措,水稻亩均单产提高30%,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跨越。一幅路成网,水成系,路路相通、渠渠相连的“陕北好江南”新图景正在呈现。

“我们推行‘公司+农户’模式,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积极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水稻平均亩产突破550公斤,效益达4000余元。同时,我们还发挥南泥湾的品牌优势,发展稻鱼、稻蟹混养示范,打造稻田景观,实现了农旅有机融合,观光农业收益从无到有,农民收入实现多元化,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项目示范点讲解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保障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在投资方向上更趋精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紧盯粮食安全、产业融合、绿色发展三个重点。要求各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安排资金33.7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粮食单产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确保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

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加强农业绿色发展重大工程谋划建设,安排资金15.2亿元,支持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有机肥替代化肥、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曾作为三五九旅旅部所在地的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在全国久负盛名。在该村落地建设的金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针对当地的土地盐碱化严重现状,经过前期科学论证。通过河道清淤、土壤降水、土方回填及岸坡加固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盐碱地500余亩,疏浚河道2公里,清淤河道4公里,平均土方回填厚度1.2米,彻底解决了土地盐碱化无法耕种的难题,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项目采取的边治理、边耕种措施,治理一块、交付一块、耕种一块,抢抓农事、不误季节,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土地撂荒问题,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下一步,我镇将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指导,以建设玉米‘吨粮田’为目标,通过大垄沟、宽窄行、早播种、高密度、膜覆盖等实用技术的综合应用,行政综合措施的有效保障,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项目示范点讲解人员介绍。

资源整合 吸引头部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位于南泥湾镇马坊村的金伯利农场,是南泥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要板块之一。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民合伙人制经营模式,实现亩均产值突破2万元目标,辐射带动30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人均务工收入1.8万元以上,计划3年内培养专业种植合伙人300余名,人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示范带动作用。

金伯利农场内建设的现代化农业设施棚。 人民网 麦文雄摄

据了解,金伯利农场占地3005亩,规划总投资5.6亿元。集合了IS节能温棚、连栋温棚、育苗智能温室、番茄博物馆等一系列西北地区设施农业先进技术。种植蓝莓、草莓、有机生姜、樱桃、番茄等高品质果树,并实现周年生产、周年营销、周年供应。”

“项目以美国‘金伯利’、‘南泥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引擎。发挥大田作物示范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及产学研基地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对助力开发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农民增收致富,打造黄土高原乃至西北地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田具有重要作用。”示范点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以来,陕西省坚持“大企业引领、大板块推进、高质量发展”,吸引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来陕投资兴业。据悉,全省目前在册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0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万家、家庭农场9.4万家、集体经济组织近2万家,诸多初具规模的经营主体已经具备相对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孙矿玲表示,下一步,要引导龙头企业重点开展精深加工、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合作社要重点提升一产组织化程度,家庭农场和农户重点提供土地、劳动力等基本要素,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做好全程服务保障,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的现代化经营体系。

抢抓机遇 推动抓项目、促投资实现新突破

“当前,陕西省正处在攻坚‘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城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要抓住用好这些重大战略机遇。把机遇转化为项目、把政策转化为投资,把支持转化为发展动力。”孙矿玲在讲话中表示。

近年来,陕西省以“3+x”为引领的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发展,苹果、设施农业实现千亿产值,但总体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

对标陕西省“十四五”目标任务,下一步,陕西还将以“链长制”推动产业融合,坚持创新型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产学研用”创新机制,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安排一批补短板、“卡脖子”技术产业化项目,打造一批重点实验示范站、推广应用一批主推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土地出让收入将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投入的重要渠道,目前陕西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仅为1.7%。下一步,陕西省将抓紧制定相关细则,推动土地出让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各市县也要加快建立跨部门的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机制,完善收支核算办法,确保比例逐年提高。

“抓好项目建设事关‘三农’全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矢志不渝抓项目,以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更优服务,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长迈上新台阶,为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孙矿玲说。

(责编:麦文雄、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