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百年·续新章 “陕”闪红星耀中国】

铜川印台区:“炉火”中的陈炉古镇

【查看原图】
“王家瓷坊”里的瓷器。人民网 白鸽摄
“王家瓷坊”里的瓷器。人民网 白鸽摄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2021年06月24日07:45

6月23日,“追忆百年岁月 续写伟业新章”行进式调研采访团走进了铜川市印台区,实地探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陈炉古镇。

踏入古镇,放眼望去的景色犹如展开的油画一般,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褪去了光热,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目光所及之处,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层层叠叠地青山绿海之间,道路两侧鲜花盛开,斑驳的红砖跨越了时光,诉说着这座古镇的悠久历史,漫步其中,正如讲解员所说:“脚下的每一步都是厚重的文化。”

“炉山不夜第一景,泥池水镜陶容生。”来到陈炉古镇,不得不提的就是这里千年不灭的炉火。作为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陶炉古镇烧造陶瓷的炉火14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了"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如今更是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2007年,陈炉古镇的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家瓷坊”作为陈炉镇最大的瓷坊,在继承传统制瓷工艺和传统陶瓷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担负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我干这行已经近十年了,本身自己也很喜欢陶瓷绘画这门手艺,当时来到这里跟着资历更久的师傅学了2年,就可以独立画完一只陶瓷。”高阿姨今年54岁,是“王家瓷坊”的一名普通工人,主要负责陶瓷绘画这道工序,“一只瓷器需要24道工序才能制成,画一只小的瓷器2块钱,大的瓷器10几块钱,画的越多收入越多,在这里不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能贴补家用,很开心。”高阿姨一边介绍,手中的画笔也丝毫不受影响,落笔的位置与力道恰如其分,所谓熟能生巧,短短几分钟,一朵朵鲜花就跃然于洁白的陶瓷之上。

除了玲珑生动的陶瓷制品,陈炉的陶瓷民居建筑风格也保留了尚古之风,最具当地特色的莫过于陈炉古镇专属的罐罐垒墙和瓷片铺路,就连两侧的石头桥栏上都是由废弃陶瓷所制成的装饰品,形态各异,小巧玲珑,使得沿途的每一段风景都有了独特的意义。

“炉火”中的陈炉古镇不仅闪耀着文化的光辉,曾经也拥有一段激情壮烈的红色岁月。“1937年2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部移驻陈炉镇,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党的组织,成立了‘工人抗日救国会’,改良瓷业。1937年3月8日,在陈炉镇上街梁姓家里的‘静守堂’里,召开了红二方面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在陈炉展室内,讲解员与采访团共同回忆那段历史,“著名的军台岭之战也发生在此,红二方面军供给部部长谢耀文和8名解放军指战员一起葬在了陈炉镇药王庙下。”

微风席卷着花香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傍晚的陈炉古镇幽静而安逸,老人吃过晚饭坐在大门前乘凉,母亲带着孩子散步玩耍,一派悠闲,古镇内的炉火仍在燃烧,来自千年后的回望,传承着这座古镇生生不息的底蕴与活力。

分享到:
(责编:白鸽、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