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700米 地下潜行3公里 探秘330千伏电缆敷设

2021年05月31日14:15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舞动碗口粗、700米长的一条巨龙,在地下穿行3公里,那是怎样的壮观景象?

5月27日,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到西安东北部“十四运”场馆区,走进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330千伏泾玄Ⅰ、Ⅱ线工程电缆施工现场,一起探秘330千伏高压电缆是怎样敷设的。

每根700米重达30吨

为迎接“十四运”,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积极建设西安东北部33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迁改落地系列工程,用入地电缆替代架空线路,实现全运会重点区域无330千伏架空线路,展现千年“魅力古城”新风貌、新气象。

该系列工程共涉及7条迁改、2条新建线路,工程新建2×21公里电缆管廊、2个电缆终端站,新建330千伏超高压电缆线路100公里。330千伏泾玄Ⅰ、Ⅱ线路工程电缆部分是其中之一,自330千伏林溪补偿站,至330千伏玄武变电站,长度15公里,导电体截面2500平方毫米,是目前国内线路最长、截面最大的330千伏电缆线路,由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第一阶段敷设施工任务沿着杏渭路电缆管廊,单相总长约6.3公里,分9段进行,每段6根。每根700米,重达30吨。

迎难而上给绿化让路

杏渭路段地下高压管廊设有通风口30个,可供高压电缆敷设进入的竖井8个。按照常规操作,每段电缆都可就近选择竖井从地面进入管廊,最大限度缩短电缆传输路径。但实际施工中陕西送变电公司没有依照常规操作:9段电缆仅选择了2个竖井进入,其中6段都需要电缆整根进入管廊后继续在地下传输。传输距离最长的一段,从24号竖井进入后,还需要在地下穿行3公里,经过6小时才能就位。

为什么选择这种地下传输的非常规方案呢?

“主要是为绿化让路。”陕西送变电施工项目经理王海龙说。按照“十四运”场馆区统一规划,杏渭路段高压管廊地表为城市道路及绿化带。“道路修筑、绿化带种植,都需要时间,8个井口咱只占用2个,其余6个就可以为绿化让路。”

给绿化让路,却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这可行吗?

有实力才敢有姿态

“有实力才敢有姿态!”王海龙骄傲地说,“经过一年来的探索、筹备和实践,公司在超高压电缆敷设施工领域已经有了充足实力。”

面对新时代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在城市电网建设中大力发展高压电缆的新趋势,陕西送变电自2020年西安东北部330千伏架空线路迁改落地工程开工以来,就先后引进2个批次高压电缆敷设专用设备,立项筹建高压电缆班组,邀请设备厂家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在多个较短距离的敷设施工中熟悉设备,掌握技术,锻炼队伍。

“为了国内最长的这15公里电缆,咱们又引进了一套国内领先、性能更优的高压电缆智能敷设系统。”王海龙介绍道。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电缆敷设时所承受的拉力、夹紧力、侧压力以及设备的状态等参数,对设备实现自动输出控制。革命性地改变了大型电缆敷设的作业模式:“以前靠蛮力,现在有机械,以前靠感官,现在有数据。”

咱是四两拨千斤

跟随王海龙进入地下高压管廊,700米长的巨龙正在缓缓向前。

“咱是四两拨千斤。”王海龙蹲下指着电缆下面的滚轮介绍,“这是变频导轮,电缆地下水平传输的主要动力。”施工人员在沿敷设动线总共布设有900个电动变频滚轮,间距5米,两两之间布设一个无动力滚轮支撑。900个变频滚轮由智能控制箱统一控制,同步启动,700米巨龙就会沿着通道以每分钟6米的速度稳步向前了。

“配置了两套通话系统。”为解决地下通讯障碍,王海龙他们配备30只步话机采用同轴电缆信号中继。再配备有50只步话机采用无线链式中继。两套系统独立运行,可实现整个电缆敷设动线信息同步无延迟。为应对管廊内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他们还每隔一段都配备了防毒面具。

“咱们都经验输出了。”王海龙骄傲地说。4月18日,杏渭路段电缆敷设启动,多家媒体报道。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看到报道,派多人于5月15日来现场观摩交流——超高压电缆敷设领域,陕西送变电已走在国内前列!

“最壮观的时候,有3根700米首尾相接在地下潜行呢。”王海龙补充道。那又是怎样的宏大震撼。而那宏大背后,是陕西送变电在新时代的挑战中抢抓遇,探索新领域,启动新引擎,激发新动力,助力陕西电网新发展,服务陕西经济腾飞的勇气、担当,与魄力。(当地供稿 陕西送变电 高浪舟)

(责编:白鸽、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