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陕西汉中供电公司:齐心协力助脱贫 共圆小康梦

2021年03月12日16:49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今年咱们村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农副产品的品牌效应,争取实现进超市、进农贸市场的目标……”2月28日上午,陕西汉中南郑区仰天坪村召开党员大会,国网陕西汉中供电公司驻仰天坪村第一书记黄耀军作工作报告。

仰天坪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6月,黄耀军被汉中供电公司选派到仰天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三年多来,他和驻村工作队、村里的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因地制宜想办法,不畏困难敢于创新,在脱贫路上勇往直前。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初来乍到的黄耀军发现,仰天坪村脱贫攻坚任务特别重,“火车头”却出了问题,党员们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

2017年7月1日这天,仰天坪村召开了自黄耀军来后的第一次党员大会,本想让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如何脱贫,结果困难问题摆了一大堆,解决的思路办法却无人提出。

看着头顶漏光、四面进风,只有一张桌子、几个“瘸腿”板凳的村委会办公室,黄耀军认为只有让村党支部“主心骨”强起来,让党员干部“主力军”动起来,脱贫攻坚才能见实效。

向公司党委和两河镇党委汇报情况后,黄耀军决定把“建阵地、筑堡垒、抓队伍、聚人心”作为驻村扶贫的重点工作,先为村里争取到了修缮村委会的资金。一个月后,改建后的村委会落成,不仅办公设施一应俱全,还在门口挂上了一面鲜红的党旗。

新修村委会的这一个月时间里,黄耀军一点没闲着,白天到工地上帮忙,晚上就挨个到村党员家里走访,推心置腹地谈自己扶贫的想法,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

李王桂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原本计划外出打工。黄耀军知道他在村里有威信,想劝他留下来协调脱贫工作。头一回见不着人,便去第二回;第一次说不通,就反复做工作。“耀军来的次数多了,我还有啥可推辞的。”最终,李王桂答应了黄耀军的请求。

“大伙一看,黄耀军有股子韧劲,的的确确是个干事的人!从这以后,村里的党员面貌焕然一新,不论是村党支部开会学习,还是参加脱贫义务劳动,一个个铆足干劲,村里脱贫工作也开始步入正轨。”仰天坪村党支部书记巫应惠说道。

扶志+扶智 脱贫动力足

2017年9月,满满一拖拉机鸡苗、猪仔、木耳菌棒运到仰天坪村。黄耀军和村两委商量,应加大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种养殖产业力度。

然而现实给黄耀军泼了盆冷水,一些贫困户不愿养、不愿种。“弄这干啥,费心费力还不如吃低保。”贫困户门守玉说。经过走访调查,黄耀军这才知道,这些贫困户不仅缺乏种养殖技术,还怕产品没有销路,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

“信心比金子更重要,绝不能让困难蒙住了眼。”黄耀军下定决心,要从改变贫困户思想做起。他让村里的党员们把鸡苗、猪仔、木耳菌棒领回去,自己则买来种养殖方面书籍送给党员,请来农林方面的技术专家作指导,让党员们先行先试。

那段时间,黄耀军经常凌晨便背着药壶给鸡栏、猪圈、木耳菌棒喷消毒液;晚上忙完工作后,又抱起种养殖书籍读起来,厚厚的笔记本写满了三本。

在黄耀军的帮助下,半年时间不到,由党员们种养殖的第一批鸡、猪出笼出栏,木耳也有了不错的收成。为了打开销路,黄耀军和扶贫队员推出了一个公众号,“汉中供电公司请您吃土鸡”“吃腊猪,诸事顺”这些图文并茂、生动谐趣的“软文”费了他们不少功夫。除了编辑文稿,他们还学习微信H5页面制作。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些山里土特产经打造升级成“网红产品”后,很快就销售一空。这回,贫困户的热情一下子点燃了,他们争相把鸡苗、猪仔、木耳菌棒领回去。门守玉一连领了15只鸡苗、两头猪仔,“我算明白了,这么好的政策,只要人勤快,日子没有过不好的!”他高兴地说。

2019年年初,仰天坪村的农林产业达到500余只鸡、80多头猪、130架木耳的规模。为了稳定价格、扩大销路,黄耀军牵头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除了将鸡、猪加工成肉制品,对木耳进行包装,合作社还收购土蜂蜜、野生猕猴桃,以消费扶贫方式统购统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当年底,合作社第一次分红,贫困户户均分红7500元。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渐渐地,仰天坪村的贫困户收入增加了,一人接一人、一户接一户,达到了脱贫指标,实现了脱贫摘帽。2019年年底召开的南郑区脱贫攻坚考核大会宣布:按照标准,仰天坪村整村脱贫退出。

但黄耀军却乐不起来,村里还有2户3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户不清零,脱贫工作就不算成功”,他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到底怎么办?一回到村里,黄耀军就动起了脑筋。“一户一策,重点帮扶”,他拿定了主意。

贫困户杨秀英年过七旬,因患风湿每月光医药费就三四百元,也干不了重体力活。黄耀军一方面帮助她收集整理材料,争取到了高龄补贴和医疗补助;另一方面帮她联系,把家里的地租给其他人搞种植,一年租金4000多元。2020年2月,黄耀军又带着志愿者帮她平整了院落、翻修了房屋。“我也能脱贫啦!”杨秀英握着黄耀军的手老泪纵横。

门怀礼和张巧英是失独的老两口,家中欠着不少旧账。尽管养着鸡、种着木耳,收入还是有限。经黄耀军提议,仰天坪村增设5个公益岗位,其中2个就给了门怀礼和张巧英。“我们两个,一个巡山防火,一个卫生保洁,这些活我们干得了,也乐意干。”2020年3月11日,领到每人每月350元的“工资”,老两口喜笑颜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7月,经过南郑区脱贫攻坚考核组测算,杨秀英、门怀礼和张巧英也达到脱贫指标,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

“耀军,脱贫任务完成后,你是不是就要回去了?”今年1月,村民张明义这样问黄耀军。“摘帽不摘帮扶,乡村振兴我还要跟你们在一起呢!”黄耀军回答得斩钉截铁。(国网陕西汉中供电公司供稿 李哲)

(责编:左瑞、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