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6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21年02月03日07:12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赵一德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母家亮摄

陕西省省长 赵一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省上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给全省人民以巨大关怀和极大鼓舞。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形势、艰巨繁重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实现生产总值2.62万亿元,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8%,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一)果断应对、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举措,依托社区村组网格化管理开展群防群控,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扎根疫情防控一线,特事特办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供应,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1546名医护人员出省出境支援抗疫,累计承接209架次国际航班分流任务,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贡献。不失时机推动复工复产,充分发挥重大项目、产业龙头的牵引带动作用,煤电油、水气热和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

(二)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克服重重困难中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出台促进经济发展和支持中小微企业系列政策举措,逐月研判经济形势,建立“陕企通”服务平台,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650亿元以上,其中减免社保费248.32亿元,清欠民营企业账款108.47亿元,推动全省经济由负转正、逐季回升。力促就业稳定,精心搭建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平台,出台稳就业22条等政策举措,帮扶292.5万农民工返岗复工,为退役军人提供岗位15.7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1.6%,城镇新增就业43.2万人。力促工业增长,加强重点行业企业运行监测、要素调度和产销对接,电子信息、能源化工、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产能加速释放,电力外送增长20.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力促投资扩大,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加大“两新一重”等领域投资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78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668亿元,带动有效投资1670亿元,陕北—武汉特高压直流输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银西高铁建成通车,新增11条(段)、578公里高速公路,西安地铁5、6、9号线通车运营,建成5G基站1.8万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力促消费回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在线消费,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推动文化旅游市场恢复,太白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逐季收窄。力促农业丰收,克服汛情和条锈病影响,粮食产量达1275万吨,单产创历史新高,生猪存栏恢复到常年水平的105.5%,“柞水木耳”等优质农产品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力促金融稳健,引导金融系统开展“稳保”直达行动,建立普惠金融纾困机制,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增长14.1%和40%以上,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对标补短、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落实“人盯人”“一对一”举措,18.34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1.4万个,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900座,销售扶贫产品122.2亿元,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长17.8%。苏陕扶贫协作持续深化,1854个项目惠及20.89万贫困人口。

(四)加强创新、力促转化,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加快推进“1155工程”,开展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启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8家、“双创”示范基地4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500亿元。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部署重点产业创新链27条、创新点274个,三星二期、比亚迪智能终端、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等项目进展顺利,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与半导体器件等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7.4%,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800家;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精选层”企业7家、过审5家,创历史最好成绩。

(五)改革引领、开放带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电力、交通等价格改革深入推进,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率87.9%。修订并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上线运行“12345”热线、“秦务员”APP、“好差评”系统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平台,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2.1%,实有市场主体增长12.1%。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宝鸡、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央行·跨境票据通”首创跨境贸易金融新模式。开展空铁、公铁、海铁等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纳入国家示范工程,“长安号”开行3720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均居全国第一。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揭牌,杨凌农高会、丝路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7.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2%。

(六)举一反三、系统治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精心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强化生态红线监管,深化“五乱”等突出问题整治,169个矿权、40座小水电完成退出。切实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标对表国家《纲要》制定我省规划,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渭河出境水质为优。持续开展重点流域治理,汉丹江、嘉陵江出境水质保持II类。加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0.1%。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通过国家验收。

(七)利民为本、兜牢底线,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省级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66.3亿元,中央403.32亿元资金全部直达市县,转移支付向困难市县倾斜,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1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6大类18个群体社保待遇调整惠及368万人,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2.59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19.23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258.13亿元,城镇老旧小区和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惠及41.24万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5%,义务教育大班额下降至2.4%,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任务全面完成,高职学校建设步伐加快,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人才等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健康陕西建设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全面取消,国家儿童(西北)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惠及妇女儿童180万人次,有效干预新生儿出生缺陷1900余例,发放高龄补贴25亿元、计划生育扶助金6.69亿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第九届艺术节成功举办,电视剧《装台》《大秦赋》广受好评,碑林博物馆改扩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安康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全面推进,51个场馆全部建成,全运惠民八大工程加快实施。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清单,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83起、88人,分别下降24.4%、15.1%;科学应对严重洪涝灾害,因灾死亡人数下降34.1%;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总体平稳,治安满意率达到96.6%。

民族、宗教、外事、人防、地震、气象、测绘、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省政府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清单,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认真落实审计监督、大额资金管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政务公开等制度,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庸懒散慢虚粗”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纪委监委监督,修订完善政府规章13部,865件人大代表建议、850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

各位代表!去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人均突破1万美元。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果丰硕,大飞机“起飞”、“嫦娥”探月、珠峰“测高”体现了陕西科技担当。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健全,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突破6000和6100公里,县县通高速如期实现。区域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陕北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陕南生产总值增长46.2%,全省城镇化率提高5.5个百分点。

二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28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93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预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692元提高到12491元,占全省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由88.5%提高到93.8%,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有市场主体数量居全国第12位;新增上市企业17家;国企净资产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2.8%、23.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6.4%和10.2%。

四是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自贸试验区21项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综合保税区数量居全国第6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线通达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客货吞吐量分别居全国第8、第10位。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8%,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年均分别增长12.8%、13.9%,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走深走实。

五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秦岭违建问题彻底整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河流优良水质优于国考指标20个百分点,入黄泥沙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森林覆盖率超过45%,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渐进。

六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9%。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29%。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法治陕西、平安陕西建设扎实推进,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十三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的结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陕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支持陕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的白衣战士和每一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十三五”规划部分指标未达预期,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创新潜能释放不充分,单位面积产出较低,县域经济规模较小,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开放不足、收入偏低、区域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节能降耗及污染治理仍需持续发力。法治政府建设有待深化,政府工作还存在不扎实、不深入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腐败问题仍需持续治理,等等。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待!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