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形胜,城以盛民,而文明兴焉。西安作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以“十三朝古都”“全球硬科技之都”的称号享誉海内外。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西安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站上了新起点。
11月17日,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上,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玉苏甫江,西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邢欣,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齐海兵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丰富的建设成就,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持续加快的具体情况。
创新驱动增长引擎
对西安来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是创新。
齐海兵介绍,西安市加快推进高校院所一体化融合发展,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持续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基地建设,加速释放发展新动能。前三季度,交叉信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先后投用,8家企业入驻西安电子谷。在西安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4.6%;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4.4%。
全市高新产业高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近50%,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几乎翻番,尤其是新兴的线上消费,已连续7个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创新,为西安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项目建设强力带动
近年来,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出台高质量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创新容缺办理等工作机制,推动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集。
西安市高度重视储备和谋划,加速策划包装和布局新基建项目。今年全市有97个新基建及其产业配套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管理,目前共完成投资732.55亿元,达到年计划的93.9%。隆基年产5GW单晶电池生产项目、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项目、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等进展顺利。在项目建设强力带动下,1—10月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是2015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为全市稳投资、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近年来,西安市环境质量不断好转,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等措施已见成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凸显,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截至10月底,西安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1天,PM2.5同比改善8%,PM10同比改善9%。同时,西安市修订实施《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建立覆盖全域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将秦岭北麓违建别墅专项整治16项尾留任务全部完成。此外,西安市还系统推进水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全域治水碧水兴城项目161个,完成投资超过9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新增生态水面1380亩,重点河湖水质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
不断提升民生指数
今年以来,西安市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积极办好惠民实事,持续推进“15分钟便民圈”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邢欣介绍,目前,西安市就业大局稳定、收入物价保持平稳、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教育体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西安市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今年新增城镇就业1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2%和6.2%,较上年提高1.4和1.8个百分点,CPI累计上涨2.6%,涨幅平稳;今年秋季开学前,西安共建成投用195所学校,新增学位19.4万个;同时,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等13所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也已启动。
随着民生工作的深入开展,西安市各项惠民实事落实见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城市将更加宜居宜业。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西安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构建提升“西引力”。尤其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西安市更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许可承诺”“容缺受理”“网上预审”等政策得到了有效推行。截至目前,共办结270个市级重点项目手续。
据玉苏甫江介绍,西安市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聚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目标持续发力,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30万户,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
外资外贸不断向好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西安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对外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据了解,前三季度,西安市进出口总值实现2574.31亿元、增长6.5%,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从4月起,进出口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特别是中欧班列“长安号”,1—10月共开行3167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运送货物总重约242.4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7倍,为后续稳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西安的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9家,实际引进内资3549.09亿元、增长20.4%,实际利用外资65.84亿美元、增长7.2%;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达到7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