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国网陕西汉中供电公司承建的略阳钢铁公司升压增容工程顺利完工,引人注目的是,其中110千伏电缆施工项目由该公司电缆班员工全程参与、深度介入和验收把关,这在该公司同类型施工项目中属于首次。犹如破晓的晨光,电缆班员工在填补空白点同时,为我们如何“自己动手干”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曾经的“难点痛点”
电缆司空见惯,电缆施工作业也不以为奇,但懂行的人都知道,110千伏电缆施工绝对是“王者般的存在”。那如巨蟒般粗细的电缆缆体、那高出其他电缆许多倍的造价和施工条件、那对绝缘性能近乎严苛的制作要求,都说明110千伏电缆施工的不同之处,都说明这顶“王冠”不会让人轻易摘取。
汉中电网第一条110千伏电缆就见证着这一切。那是2000年北郊集控站升压改造工程,因为地处闹市、紧邻铁路的地形限制,工程选择了110千伏交联型电缆穿地下通道作为进线。相对于落后的油浸型电缆,交联型电缆的绝缘可靠性、维护便捷性都非常高。但那时国内110千伏及以上交联型电缆属于新生事物,电缆及安装基本还需国外引进。经过一系列复杂手续,北郊集控站采用了澳大利亚制造的110千伏交联型电缆,该国两名负责电缆终端头制作和试验工作的技师成了汉中电网建设中绝无仅有的“蓝眼睛、黄头发”。
“真的是又羡慕又憋着一口气,羡慕电缆的质量和老外的技术,想的是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做出来,不必依赖别人!”曾参与施工的一名该公司老员工对此记忆犹新。
逐梦靠行动
在汉中电网,不仅10千伏、35千伏交联型电缆广泛应用,110千伏交联型电缆也越来越多,“飞入寻常家”。
薪火相传、逐梦前行。那名老员工的初心和愿望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员工们,一定要摘取110千伏电缆施工安装这顶“王冠”。
依托专职电缆的“何晓军创新工作室”,该公司电缆员工发起了冲锋。他们一方面“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向技术专家、生产厂家求教,虚心当好一名学生;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了“练”字上,反复练习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剥半导电层、半导电层与绝缘层,准确安装电缆护套等环节。厚厚的手套,不知磨破了多少个;用掉的锯条和砂纸,堆起来比半人还要高。
电缆终端头绝缘处理是最大的困难之处,既要有极强的动手能力,还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一时间,电缆员工感到难以掌握。在这关键时刻,该公司领导给了他们巨大鼓舞。公司党政负责人几临员工中间,调研情况、施以关怀,要求大力倡导和弘扬“自己动手干”精神,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技术技能攻关。
不负自己、不负重托,电缆员工学中干、干中学,接连取得突破,终于在略阳钢铁公司110千伏电缆施工项目中大显身手。
几点启示
供电企业专业和门类众多,110千伏电缆施工只是其中一项,但其攻坚克难过程蕴含着“自己动手干”的普遍规律,极具有启发和昭示作用。
学是基础——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电网设备作为其中领头羊更是如此。专业化、集成化、信息化、电子化乃至智能化成为行业特点,进入门槛之高远非往昔可比。如果还抱着“一把扳手、一个螺丝刀走天下”陈旧思想,不学新知识、不学新技能,就跟不上变化、落后于时代。惟有坚持学,不懈学,才能从容应对、适应发展。
练是重点——实践出真知,工作靠动手。一种认知,一个方法,一项技术,不练习就不会识其诀窍,不练习就不会真正掌握。必须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一步一个脚印,把时间、精力用到实际工作中,自己动手,勤加练习,反复实践,才能拨开云雾,见得真知,收获实效。
决心是关键——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己动手干”道路不可。现实已经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这些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发展、维护员工利益;只有胸怀自立、自强之决心,我们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当地供稿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