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兵工人 从筚路蓝缕到创新发展

2020年07月16日08:51  
 

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组织摄制,反映人民兵工80余年的光辉奋斗历程、广大兵工人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的三集纪录片《人民兵工》,7月1日至3日每晚20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

《人民兵工》全景式展现了人民兵工80余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奋斗历程,讲述了兵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和感人事迹。在人民兵工80余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优秀兵工人的典型代表,是最可爱的兵工人。其中,有这样三位兵工英模人物的事迹深深鼓舞着大家。

“倪钻"改“群钻”的倪志福

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永定机械厂(即现在的兵器工业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在生产装备时,由于高锰钢是一种具有防弹能力的高强度钢种,硬度极高、极难加工,半天才能打一个孔,不但效率低,而且钻头磨损快。一向爱好钻研的钳工倪志福,通过仔细观察和无数次实验,从钻孔中磨损最严重的钻头钻心部分的外缘角处改进,打破了百年来麻花钻头刀口平直的常规,于1953年创造性地把钻头磨成了三尖七刃的形状。改进后的钻头具有高效耐磨、轻巧省力、排屑方便、寿命长、质量好、效率高的优点。经工厂和北京工业学院技术鉴定,该钻头被命名为“56型倪钻",很快在国内外推广,颇受欢迎,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大的社会效益。面对成绩,倪志福没有骄傲和自满,很快又与技术人员一道,共同发明了七种钻型。倪志福还发表了多篇论文,取得了新型实用专利,多次荣获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1965年6月,倪志福在《机械工业》杂志上郑重发表声明,“倪钻”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建议更名为“群钻”,一字之差,展示了倪志福博大的胸怀。

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

吴运铎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9月,吴运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吴运铎是献身人民兵工事业的楷模。为了研制武器,他先后三次负重伤,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曾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吴运铎第二次负伤时,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画武器设计的草图,导致伤口迸裂,但他浑然不知,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吴运铎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发行500余万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曾影响了几代人。把一切献给党凝聚了兵工人对党的无限忠诚与挚爱,深深的根植在广大兵工人的理想信念之中。把一切献给党是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核、脊梁和红色基因。把一切献给党既是人民兵工苦难辉煌的历史写照,更是人民兵工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坐标指引。

独臂总师祝榆生

“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30岁在迫击炮排险试验中失去了右臂,66岁担纲三代坦克总设计师,70岁身断三根肋骨仍坚守科研阵地,87岁成为“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唯一获得者。他主持研制的三代坦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但他作为三代坦克的总师,拒绝申报院士,谢绝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给特聘科技带头人每月4000元的奖金,谢绝了兵器工业科技发展成就奖20万元的奖金,还在临终前向组织上交了一笔不菲的党费。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兵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

祝榆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又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面对釆访,他说,我算什么,只不过是一名老兵。2014年10月23日,祝榆生在北京病逝。2015年1月1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做出批示,要积极宣传祝榆生同志的事迹,挖掘感人事迹背后的精神。2015年春节前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祝榆生的先进事迹作了集中性宣传报道,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2019年9月,中宣部、中组部等七部委授予祝榆生“最美奋斗者”称号。2019年9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党组组织编写了《祝榆生誓将一生献给党》,在兵工行业乃至全社会,又一次掀起了学习祝榆生的热潮。

从把“倪钻”改为“群钻"的倪志福,到把一切献给党的吴运铎,再到独臂总师祝榆生,还有李强、刘鼎、钱志道、赵占魁、甄荣典、尉凤英等人民兵工英雄人物,都在传唱着人民兵工和兵工人的梦与歌。(来源:当地供稿 付海贤)

(责编:任志慧、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