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泥塑艺人修“触手成像”绝技 四十载定格“母子情深”

2020年01月21日1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甘肃泥塑艺人修“触手成像”绝技 四十载定格“母子情深”

中新网兰州1月21日电 (记者 魏建军 李亚龙)“好想能依偎在母亲怀里,再一起看月亮。”54岁的甘肃天水市民间艺人赵旭辉说,在他7岁时,母亲就离世了。为了永远留住母亲的样子,他一生都在努力用泥塑定格“母子情深”。

赵旭辉出生于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士子村。儿时,家门口的红土坡,是他快乐的天堂。小时候就喜欢玩泥巴的他,整天脏兮兮的,这个“泥娃娃”总能捏出一些猪狗兔羊等动物,虽然起初不太像,但他觉得“这就是他无忧无虑的生活”。

捏着捏着,就有了手感。小学时,赵旭辉喜欢上了美术课,他便将课堂上学到的美术功底,用了在玩泥巴上。就这样,他成了街坊邻里之间的“泥巴神童”,捏出来的动物和器具十分逼真,成了左邻右舍争抢的“收藏品”。

对于童年,赵旭辉记忆犹新。他说,每天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总是发现母亲起早贪黑地清扫完院子,便开始做一家人的早餐,自己的书包里总有“好吃的”。晚上依偎在母亲怀里,和她一起看着月亮,数着星星,不知该多幸福。

然而,在他7岁那年,母亲却因病意外离世。年幼的赵旭辉不敢相信,他总觉得母亲还在。“我想把月亮摘下来,给咱家照明。”每天,赵旭辉总能回想起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因思念母亲,赵旭辉想永远留住母亲的样子。有人安慰他说,“你用泥塑将你母亲捏出来,然后供奉思念,你母亲就回来了。”童真的他信以为真,于是下定决心捏出母亲的样子“让妈妈回来”。

“起初想捏却不敢捏,生怕自己捏不像,破坏母亲慈祥的样子。”赵旭辉说,为了努力还原目前最真实的形象,他开始潜心学习画画,“至少画500幅人物肖像,才能画得像一些。”有老师告诉他。

就这样,从画像开始,赵旭辉一直在努力“找回”母亲的音容笑貌。一边学画画,一边捏泥塑,一天天长大的他技艺愈发成熟。1985年,高考落榜使得在大学深造美术的他未能如愿。后来,开启打工生涯的他在熟人介绍下,拜师天水雕塑家马纵先生学习雕塑。

搭木架、扎草人、用棉花泥细雕……1995年,“出师”了的赵旭辉告别师父辗转陕西做起雕塑,一干就是13年。2008年,两个孩子要上大学,他再次回到了故乡。接下来的几年,赵旭辉经常出现在兰州街头,靠“卖泥人”维持生计,供孩子们读书。

2010年,赵旭辉被评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他被高校邀请去授课,为学生讲解泥塑历史,传授泥塑技艺。从“泥娃娃”到泥塑大师,四十余载光阴,造就了赵旭辉的辉煌人生。

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天水赵氏泥人”流派,练就了一手绝技,更能在与人接触瞬间“触手成像”,且形态逼真。“与其说我有天赋,还不如说我是一心玩泥巴,将其当做事业来搞。”赵旭辉如此形容。

获得“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的《拾粪老汉》是赵旭辉较为满意的一个作品,其形象地反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水秦州农村地区百姓生活百态。他的作品风格敦厚朴实、捏塑人物气韵生动,被人们称为“泥人赵”。

赵旭辉说,天水泥塑制作技艺是随着北魏时佛教文化在民间的逐渐兴盛而萌发发展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然搞泥塑的人有不少,但大多都是塑佛像的,将泥塑渗透到生活里,传承得会更久远。

2019年4月,赵旭辉创作的泥塑《母子情深》终于面世。这40多年,他一直在脑海中寻觅母亲的样子。当他将几十年对母亲的思念通过泥塑捏出来的那一刻,他没有太多的话,只是深情地叫了一声“妈”!(完)

(责编:任志慧、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