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燕代表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本报记者 秦骥摄

田浩荣代表在车间工作。 本报记者 秦骥摄

崔荣华代表(右二)和老人分享自己的参会感悟。本报记者 秦骥摄
从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到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到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国两会确定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蓝图。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国两会后,带着沉甸甸的使命与任务,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和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回到陕西,走上各自工作岗位,开始了拼搏奋斗的新征程。
10多天来,代表委员们忙碌在宣讲课堂、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社区街巷,在各自领域真抓实干,自觉把全国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努力把全国两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方燕代表 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众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一直关注着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今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的议案建议中,有11件与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相关。会后回到西安,她立即回归忙碌工作、热心公益的常态——既要忙于全国两会精神的宣讲,又要忙于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主要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让他们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3月18日,方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会期间,我提出的关于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等3条修改建议,被采纳并加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传递出的是国家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更多弱势群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社会的温暖。”
目前,方燕正在着力推动法律援助律师培养工作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作为一名律师代表,我将继续发挥专业力量,反映民声民意,真正做到人民代表为人民。”方燕说。
田浩荣代表 带头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
3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机床性能实验室钳工田浩荣像往常一样来到车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有个项目需要在4月初完工。从北京回来后,我和同事一直在加班加点,争取按时保质完成工作。”田浩荣说。
制造强须装备强,装备强须机床强。“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这对我们是期许也是要求。”田浩荣说,“机床行业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企业也在创新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作为企业一线工人,我们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工作做到极致,带头弘扬工匠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潜心搞研发,把自己从事的行业、专业做到最好,才能把机床企业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最近除了日常的工作外,田浩荣还忙于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作为代表,不仅要把群众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还要把全国两会精神和国家大政方针带到基层一线去,帮助大家把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为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田浩荣说。
崔荣华代表 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
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世纪荣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荣华刚回到西安,便来到荣华清荷园养老社区,看望住在这里的老人们。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崔荣华坐在一群老人身边,与老人们拉着家常。她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高品质养老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崔荣华一直关注养老、老年人权益等问题,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相关议案建议。全国两会结束后,除了日常工作,崔荣华还在积极推进公司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我国老年人口超过2.5亿,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目前,老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解决好养老服务短缺的难题。我们也在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建设,希望能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社区养老服务。”崔荣华说,“这两天我去了相关项目实地调研,曲江老年服务中心3号楼正在进行紧张施工改造,投入运营后将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的老年病诊断及治疗;荣华数字康养小镇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争取早日建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祁志峰委员 助力产业发展 心系山区教育
每年全国两会后,第一时间组织公司员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的惯例。
今年全国两会后返回西安,祁志峰首先把全国两会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梳理。3月13日,祁志峰组织员工开会,结合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分享了自己的参会感悟,解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清晰、方向明确,聚焦高质量发展,释放了许多积极信号,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祁志峰说,“我想第一时间把这些振奋人心的信息传达给大家,带领大家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运用全国两会精神引领企业发展。”
除了企业行业,祁志峰还深深牵挂着帮扶过的山区群众。3月20日,在蒙蒙细雨中,祁志峰来到安康市紫阳县毛坝镇,向毛坝镇中心小学捐赠30万元,用于学校购置电子屏幕和文学读物。
多年来,祁志峰积极捐款捐物,为毛坝镇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启动资金。在他的帮扶下,该镇20户贫困户已实现脱贫。此行,除了参加捐赠活动,祁志峰还抽出时间去脱贫户家里走访看望,为他们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乡村振兴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你们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祁志峰鼓励毛坝镇群众,“把产业发展好,就一定能致富。”
霍学喜委员 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3月15日,在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讲全国两会精神;3月17日,与洛川县对接确认,启动苹果产业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方案;3月18日,在杭州参加专家评审会;3月20日,赴渭南市作农业人才引进辅导……
从北京回来后,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作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霍学喜带领团队根据全国两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原有的科研和帮扶计划进行了调整,使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能有效衔接,同时更加关注农业绿色发展和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等人才的培养。
“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倚重科技创新支撑。”霍学喜说,“我们团队负责全国30多万亩苹果园,及时调整计划,就是要把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苹果产业的发展中。”
3月18日,霍学喜赴杭州参加了“县域茶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价”(2021)项目专家评审会,通过对县域茶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确定茶产业的适生优生区,因地制宜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还将赴山东参加苹果产业的发展评估会议。“把各片区好好研究一遍,识别出有前途、有潜力的区域,提升我国苹果产业的竞争力。”霍学喜说。
“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精神,就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也对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霍学喜说,“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快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