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奏響浪漫樂章 演繹多彩七夕

8月29日,在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月老”向游客贈送寓意美好的紅繩。 記者 李衛攝
8月29日,農歷七月初七。當充滿文化意蘊與浪漫氣息的七夕節來臨,西安的唐風婚典、延安古城的篝火狂歡、漢中古鎮的漢風巡游……陝西以傳統為根、創新為魂,打造了一場覆蓋城鄉、穿越古今的七夕文化盛宴。
古韻新聲 穿越千年的邀約
七夕節不只是簡單的“情人節”,更是承載著乞巧、祈福等傳統內涵的文化符號。今年七夕節,陝西多地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將不同朝代的浪漫美學搬進現實。
長安十二時辰攜手陝西省漢服協會等共同打造“長安霓裳·跟著國潮游陝西”漢服文化推廣活動,展現國潮之美。8月29日上午,華美的“霓裳流韻”漢服大秀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上演,引來游客圍觀欣賞。整個大秀以周制煌煌、秦風烈烈、漢儀昭昭、唐風泱泱4個篇章演繹漢服形制的歷史演變和藏在衣裳裡的千年美學。此外還有月老系紅繩、擊鼓傳花選良人、手寫唐風定制婚書等活動,浪漫氛圍濃厚。
《國色芳華》同款“縣主大婚”演出空降華清宮景區,紅綢繞柱、禮樂聲聲,再現盛唐婚典的雍容華貴。游客可沉浸式體驗古典婚儀,也能在唐風建筑前拍出穿越感十足的照片。
中國·周原景區推出“周禮迎賓”儀式。身著周制禮服的工作人員手持禮器迎接游客,讓游客仿佛穿越至三千年前的禮儀之邦。“周氏婚典”體驗活動中,新人可遵循周代婚俗完成“納吉”等環節,在雅樂聲中,感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承諾。
諸葛古鎮聚焦三國文化,推出“漢風七夕情緣會”升級版活動,七仙女漢服快閃巡游成為景區亮點。傍晚時分,孔明燈廣場有獨舞《花中仙》表演,游客還可折河燈、習漢禮、誦《鵲橋仙》、放河燈。
金延安景區將陝北風情與七夕浪漫完美融合。七夕夜,參與者可憑預約碼領取孔明燈。為單身青年搭建的“鵲橋會”上,市民游客可通過趣味互動游戲、真情告白環節尋覓良緣。
非遺雅集 傳統手藝承載七夕意趣
乞巧是七夕的核心習俗之一。今年,陝西多地將非遺技藝與七夕文化深度結合,讓傳統手藝成為浪漫的載體,其中大荔乞巧節尤為引人注目。
大荔乞巧節今年首次從鄉村“搬進”城市。8月29日晚,在大荔縣東府廣場,“三秦四季·浪漫七夕”非遺盛宴舉辦。活動完整復刻了搭乞巧棚、縛巧姑、比巧芽等七大古禮。在最具特色的比巧芽環節中,婦女展示六月下旬開始培育的七種谷物綠苗,芽高者獲得“巧姑娘”稱號,田間智慧與生活美學在此完美融合。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扇’意綿長,花伴七夕”活動。游客可現場報名,以永生花為材料手工制作團扇。
白鹿原影視城的非遺體驗充滿視覺沖擊力,非遺火秀上,匠人將滾燙的鐵水潑向夜空化作漫天星火,搭配火壺、風火輪等特技表演,將“火”的浪漫演繹到極致。
古今交融 “浪漫經濟”升溫
西安各大商圈抓住節日契機,一邊打造浪漫打卡地,一邊融入非遺元素,讓逛街充滿儀式感。
西安大悅城四層的觀景平台成了過七夕節的打卡點之一。這裡架起了一座“鵲橋”,晚上燈光亮起時,仿佛有一座星河之橋橫跨夜空。“在都市裡也能體驗‘鵲橋相會’,太有創意了。”游客翟寧說,這座現代版“鵲橋”,讓七夕的浪漫有了更貼近生活的表現。
在熙地港購物中心,漢服演奏團現場演繹古樂,古箏、琵琶的旋律縈繞在商場裡﹔“千年魚躍·紙見天工”非遺花燈巡游更是熱鬧,造型靈動的魚燈在人群中穿梭,燈光搖曳間,仿佛重現了古代燈節時的熱鬧場景。
從唐風婚典到大荔乞巧節,再到延安篝火,陝西的七夕節既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傳統堅守,也有“科技賦能浪漫”的現代創新。在三秦大地,傳統節日正以鮮活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讓文化傳承有溫度、有活力。(記者 李衛 見習記者 周思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毛烏素沙地旁的“煤炭變形記”
- 22025年下半年陝西省事業單位公開…
- 3陝西:汽車產業“鏈”出“加速度”
- 4有回音 | 別再讓“方便”成“不便…
- 5陝西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
- 6有回音丨網友呼吁整治交通站點違停亂…
- 7深入打好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硬仗 加快…
- 8有回音丨網友呼吁做好電梯“體檢” …
- 9陝西七條措施提升民營經濟支撐力
- 10 “這趟旅行,給我留下深刻的文化記…
- 11陝西1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 12感受時空交錯 虛擬現實技術讓觀眾“…
- 13促消費 惠民生 增后勁
- 14不斷擦亮陝西文物“金色名片”
- 15陝西鋰電池首次以“分箱發運”模式出海
- 16“以變應變”開新局
- 17喚醒沉睡的生態“寶藏”
- 18在博物館邂逅光影藝術
- 19陝西發布山洪災害預警
- 20毫不鬆懈穩增長抓整改保安全嚴作風 …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