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山水之間見“豐”景

——陝西生態旅游發展觀察

2025年08月19日09:1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山水之間見“豐”景

群山環繞、植被茂盛、溪流潺潺……每一處景色都是一幅靜謐而悠然的畫卷。8月5日,記者走進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鎮大唐鹿野苑旅游度假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色完美融合,置身其中,仿佛連時光都慢了下來。

背靠馬欄國有生態林場的百畝森林,有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4000個/立方厘米的優越條件,還有鄉村振興政策的大力扶持,這是大唐鹿野苑旅游度假區負責人王海虎選擇在這裡發展生態旅游的原因。

“發展生態旅游,環境很重要。2017年,依托子午嶺南端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旬邑縣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度假區這塊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4%。”王海虎說,“我們的項目2016年開始投資建設,最早採用場地租賃的方式,現在已發展成本地的重要商業項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歷時9年,我們一步步打造出依山傍水的森林康養度假區。”

漫步在林間聽“鳥語”,靜靜地在書屋閱讀,半山坡上還有幾隻梅花鹿對望相伴……游客安慶余滿心歡喜地享受著這裡的大美風光。

夏季採摘、燒烤,冬季滑雪、賞雪景。大唐鹿野苑旅游度假區佔地300畝,每年接待游客量達40萬人次,為旬邑縣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近年來,旬邑縣已建成4個特色旅游小鎮,讓游客能登山覽勝、林間漫步,沉浸式感受“人在景中走,如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這是咸陽市發展生態旅游的生動縮影。

“依托生態優勢,一方面能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游等新業態,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天然氧吧’的愜意,帶動餐飲、住宿、農特產品銷售等產業繁榮﹔另一方面能通過生態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讓生態優勢成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這既守護了自然本底,又能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咸陽市林業局局長趙強社說。

目前,咸陽市通過爭取省市投資和自籌資金的方式,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目前已建成森林康養基地6個、森林公園5個。2024年,咸陽市森林生態旅游年接待游客133.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719.2萬元。

不止在咸陽,陝西各地的生態旅游都在如火如荼地發展。

在漢中市佛坪縣王家灣村螢火虫樂園,暮色漸濃時,螢火閃爍,無數微光從枝葉間、溪畔邊亮起,像撒落人間的繁星墜入草叢,織成一片流動的星河。孩子們踮腳輕步,生怕驚擾了這些“小精靈”。大人們則駐足凝望,任思緒跟著螢火虫飄回童年的夏夜。

“山裡的空氣真清爽,晚上涼絲絲的,氣溫都不到20攝氏度。孩子在草坪上追螢火虫,不光玩得開心,還長了見識。咱們大人也能跟著鬆鬆心,這趟來得太值了!”8月8日,西安游客宋智杰說。

王家灣村是佛坪縣網紅打卡地,近兩年旅游綜合收入突破500萬元。

距漢中市區約百公裡的龍頭山,7月平均氣溫僅19攝氏度,成為周邊城市游客的避暑好去處。

“目前,我們重點打造了懸空棧道、滑雪場等旅游項目,形成了‘春賞杜鵑夏避暑、秋觀彩林冬玩雪’的四季旅游格局,年均接待游客量80萬人次,帶動周邊30余戶商戶增收致富,同時吸納周邊居民600余人就業,助力鄉村振興。”龍頭山景區副總經理王寧說。

天漢濕地公園的四季輪轉,藏著時序更迭的細膩筆觸﹔龍頭山的雲海翻涌,暈染出如詩似畫的仙境長卷﹔黎坪國家森林公園的溪泉草木,漾著沁人心脾的清新雅致﹔“東方寶石”朱鹮振翅掠過天際,為這片土地綴上靈動的亮色……位於秦嶺腹地的漢中,正以獨特的自然饋贈為底色,在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的交會處辟新路、探新機。

陝南依托綠水青山發展生態旅游,陝北則在“黃土變綠洲”的生態環境保護中走出了一條以生態治理成果為底色的特色旅游路。

黃土高原的溝壑梁峁間,如今生長出別樣風景:榆林的毛烏素沙地,昔日荒漠變林海﹔延安的黃土風情園,將窯洞文化與生態保護相融﹔黃河沿岸的乾坤灣,古渡口的故事與生態廊道的建設交織,讓母親河的雄渾與生機共同展現。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陝西正以秦嶺、黃河為骨架,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守護。從朱鹮翩躚、螢火閃爍的秦巴山區,到蘆葦搖曳、濕地遍布的關中平原,再到滿目蒼翠、生機盎然的黃土高原,三秦大地將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自然稟賦與歷史人文的深厚底蘊完美融合,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走出一條“生態+”的特色經濟發展之路。(記者 田若楠)

(責編:賈凱璐、李志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