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榆林能源化工:在沙漠中創造“綠色奇跡”

5月上旬,位於黃土高原的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正在春風的吹拂下慢慢褪去冬日的沉寂。走進陝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徜徉在綠道、花圃和林立整飭的裝置塔器間,工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景象處處可見,在這樣一個生態極其敏感而脆弱的黃土高原上,很難將它與傳統的化工廠聯系在一起。然而,作為煤制烯烴能效“領跑者”和水效“領跑者”標杆企業,陝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在水資源梯級利用、污水廢水循環利用及雨水收集再利用、水資源稅正向激勵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榮膺2023年全國十大節水示范案例,為我國能源化工產業乃至全球同行提供了寶貴的節水經驗和示范樣本。
榆能化為何能在極度脆弱的生態環境和匱乏的水資源中創造出“綠色奇跡”?
不設排污口,為廢水找到新“出路”
毛烏素沙漠南緣的榆林市靖邊縣,是全國唯一一個富集煤、油、氣、鹽四大資源的縣份。10年前,多個大型能源化工企業曾有意在這裡建廠,但是極度脆弱的生態環境和匱乏的水資源卻讓他們不得不望而卻步。
雖然傳統的“取水使用、過程處理、合格排放”是業內最常用的模式,但一個大型煤制烯烴項目年用水量通常在千萬立方米以上,基本相當於靖邊縣居民一年總用水量的十分之一,更何況還有同等量的工業廢水需要排放,這些無疑都遠遠超過了當地生態的承載能力。
“不預留一個廢水排放口”。憑借著這樣的信念,榆能化將地址選在沙楊橋畔鎮石卯村——一個沙化嚴重、取水難度極大的地方,並掀起了一場“廢水零排放”革命。
2008年,項目開始籌建。這一年,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展改革委公布了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對符合條件的5類17種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隨后的幾年,相關部門又陸續公布了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對涉及的5類41種資源綜合利用給予增值稅優惠。
“這些優惠給了我們非常大的信心。”榆能化公司副總經理楊雪峰說,建廠之初,公司在上馬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時就同步建成投運了國內首套工業廢水處理系統,採用“污水處理裝置+回用水裝置+再生水廠”工藝,將生產運行期間產生的所有廢水、生活污水、廠區收集的雨水處理后回收再利用。
在榆能化7平方公裡的園區,果然沒有看到一處廢水外排口,廠區裡產生的所有廢水全部進入再生水系統,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運行的水耗,而且避免了化工廢水對自然水體乃至黃河流域水體的污染。
“處理一噸水相當於節約了兩噸水,即對環境生態而言少了一噸廢水,對企業生產而言多了一噸淨水,這對在生態脆弱地區發展能源化工極為重要。”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大國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榆能化公用工程中心的魏江浪解釋說。
通過生產實踐証明,榆能化近三年污水平均重復利用率98.21%,平均間接冷卻水循環率99.25%,廢水回用率達到97%以上,每年減少新鮮水取水約2000萬方。
“我們能達到目前的污水處理效率,離不開稅收優惠的幫助。”2023年,企業享受了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減免企業所得稅7514.52萬元,收到增值稅留抵退稅2.26億元。生產計劃部副經理王志秀說,“污水設備施工周期長,運行成本比較大,這些稅收優惠資金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污水處理設備日常管理維護和升級改造上。”
在稅收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將回用水站中和廢水處理流程進行改造,有效減緩了污水站超負荷運行問題。實施“水系統降溫改造”技改項目,解決了廢水處理系統因水溫達到38℃極限值后處理能力不斷衰減的問題......一系列技改項目使廢水處理系統在完善和改進中趨向更加穩定、高效。
改進工藝,從生產中摸索節水竅門
企業節水,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生產和轉化的能效。以“煤油氣綜合集成專有技術”建成的榆能化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開創了資源清潔轉化、化石原料多元化生產的新路徑。
“這個項目具有原料多元化結合、碳氫互補、物盡其用的獨特優勢,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顯著,被評為聯合國清潔煤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榆能化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介紹說,它將煤、油、氣三種資源深度轉化制烯烴,有效彌補了煤制甲醇“碳多氫少”和天然氣制甲醇“氫多碳少”的不足,通過碳和氫的最佳配比,使能源轉化效率相較現代煤化工項目提高16.88%,每年減排二氧化碳600萬噸以上,噸甲醇水耗較行業先進值年節水1500萬方以上,相當於一個中型水庫。
當榆能化在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時,稅務力量也在持續跟進。按照政策規定,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抵免。“但由於工期緊張、理解存在偏差等原因,企業一開始沒有及時享受到這一政策。”公司財務總監白波說道。
支持綠色發展責無旁貸,政策紅利要充分釋放。了解到這一問題后,榆林市稅務局、靖邊縣稅務局兩級“稅務管家”多次到企業宣傳輔導政策,從准確理解優惠目錄、發票開具、申報、報備、存檔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詳細講解。僅2022年,企業就享受了三項設備所得稅抵免優惠40多萬元。
財務資產部經理高浪介紹說,近三年來,企業還享受延期繳納消費稅6億多,直供計劃減免消費稅近150億元,更多資金用於探索和研究新的生產工藝,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可以說是稅收助力企業實實在在踐行了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能源化工產業發展新理念。”
據了解,公司這幾年在生產中逐漸摸索,通過“一減一增”將水資源利用的淋漓盡致。在減少用水方面,採用GE水煤漿加壓氣化工藝,優化換熱流程,節約循環水用量。對撈渣機進行技術改造,使渣中含水量由48%降為37%,累計節約原水130萬噸。採用脫鹽水站蒸汽冷凝液和透平冷凝液精制處理技術進行脫鹽處理,供各生產裝置使用,減少新鮮水用量。在增加污水利用率方面,採用優質阻垢劑與殺菌劑,提高反滲透回收率,降低除鹽水消耗的新鮮水用量,每年減少新鮮用水72萬噸。採用閉式空冷技術,減少循環水蒸發量,相比開式循環節水率達40%。
雖然榆能化是陝西省規模最大、國內單廠規模領先的中高端聚烯烴供應商之一,但是項目投運以來,其單位產品新鮮水取用量遠低於行業定額,其中煤制烯烴每噸平均耗水量僅為行業定額的38.67%,成為了陝西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綠色名片。
技術探路,廢水廢物變成寶貝
“這是四效蒸發裝置,將納濾分質后的濃鹽水進行濃縮結晶,通過離心機實現固液分離。目前,我們的硫酸鈉、氯化鈉日產量分別為24噸和10噸左右,真正實現高鹽廢水處理及雜鹽資源化利用,徹底改變雜鹽作為危廢難以處理的局面。”公用工程中心工藝技術員胡彪說,這些硫酸鈉、氯化鈉已於前兩年外售,昔日的危廢開始帶來經濟效益。
污水存在含鹽量高、水質復雜等情況,產生的結晶鹽作為危險廢物,是煤化工企業的重點治理對象。
“稅惠政策帶來的資金使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和更充裕的資金進行研究探索,從廢水廢物中發現更多的‘寶貝’。”白波介紹說,公司一直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推動能源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在這方面,稅收政策也給予了相應的支持和優惠。2023年,企業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1526.45萬元。
沒有絕對的廢物,隻有放錯的資源。
原來的污水廠剩余污泥需作為固體廢棄物運至渣場填埋,既給企業增加運輸費用,又產生填埋成本,對環境也不友好。於是,公司組織技術人員研究污泥綜合利用,把污泥進行兩級干化處理,將濕污泥干化成固體顆粒污泥,可以當做燃料進行焚燒。2021年,首批干化污泥摻燒利用順利啟動並運行至今。
榆能化的“節水小妙招”比比皆是。比如,對污水回用裝置進行技術改造,將原設計使用新鮮水作為中間處理各種藥劑配藥稀釋水,改為污水生化處理水,每小時可降低新鮮水使用量15噸﹔將生化污泥直接輸送至氣化裝置煤漿提濃單元進行摻燒,每小時可再減少污水量與氣化裝置新鮮水用量15噸。
相關數據顯示,榆能化2021年新鮮水單耗9.2方/噸,到2023年新鮮水單耗降到了8.91方/噸,三年節省水資源稅2400萬元左右。
“有了稅收政策的支持,我們也不斷思考如何最大限度減少水資源自然損耗。”公用工程中心經理劉春林說,公司每周檢查供水設備和流通管道,通過“寸寸檢修”做到“滴滴節約”,節水效率大幅提升。另外,還通過建設廠外雨水池及配套回收利用設施,將雨水作為循環水的補充水加以利用,每年可收集30-50萬方水量。
劉春林說,公司本可以從白城子和金雞沙兩個水庫取水,但由於各項節水措施得力,目前還沒有從金雞沙水庫取過水。“在水上‘過緊日子’不僅有效降低水資源消耗,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收益,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當地的水生態環境。”
當初配套建設廢水近零排放系統時,一些專家曾表示費解,因為就算是特遠距離取水,其成本也比處理再利用要低的多。李偉這樣說道,“企業附近有個濕地公園,那裡水質清澈,水草肥美,每天都有孩子們在歡快地奔跑,鳥兒在嘰嘰喳喳地歌唱......我想這就是答案吧。”(陳顯信 董之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陝西一廢水處理廠突發炸裂事故!致4…
- 2中國(西安)國際低空經濟發展大會開幕
- 317年!被拐的3個孩子回家了
- 4西延高鐵延安段箱梁架設已超九成
- 5讓綠色“活化石”永葆生機
- 6陝西推出10條精品旅游線路
- 7西部地區首家省級社區學院在西安揭牌
- 8雨雪天氣來襲 陝西鐵路部門全力確保…
- 9陝西:“三項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
- 10陝西摘得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金獎
- 11走上國際餐桌,特色農產品香飄海外
- 12陝西11個創新創業項目躋身全國企業…
- 13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首條跑…
- 14陝西將在招投標領域推行暗標評審
- 15渭南市臨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建設
- 16陝西加快實施省級水網主骨架大動脈工程
- 17“最小”應急單元的“最大”守護
- 18強化跨區域協作 護航高質量發展
- 19陝西鼓勵用人單位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
- 20引漢濟渭二期工程預計2026年建成…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