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西安國際港務區從物流運輸向產業聚集轉變——

人民日報看陝西 | 將開放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

本報記者 高 炳
2023年12月07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

將開放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

轉運卡車來往穿梭,龍門吊起降不停……在陝西西安國際港站內,伴隨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緩緩駛出,奔向遠方的亞歐大地。

很難想象,10年前,西安國際港站還只是個四等小站。如今,港站已擁有全國首個內陸自動化無人碼頭,能滿足中歐班列長安號每年1萬列以上的開行需求。

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全力推動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高質量開行中歐班列長安號,加快港產港貿港城融合發展。

造港開埠,打造國際貿易大通道

2013年11月始發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全國最先開行的中歐班列。10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開行量不斷提升,目前累計開行突破2萬列。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日均開行約15列,平均每1小時40分鐘就有一趟中歐班列在西安國際港站開出或抵達,西安國際港站已經成為全國中歐班列開行量最大的車站。”西安國際港務區自貿與港口管理局局長馬理說。

“在以前沒有中歐班列的時候,如果走陸路運輸,到歐洲或者中亞去,需要20天到30天。現在從西安到德國的班列隻需要10天左右。”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說。

不僅如此,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行的國際干線由最初的1條增加到現在的17條,年開行量從46列到超過4600列,覆蓋亞歐大陸45個國家和地區。

橫跨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打造了互惠互利的國際貿易大通道。來自中亞的小麥、蜂蜜等優質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等“中國制造”走向海外。

“看到自己國家的面粉、糧油等產品在中國很受歡迎,我非常高興。”《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裡克·科爾茹姆巴耶夫說。

中歐班列馳騁不息,“一帶一路”合作的腳步前行不輟。作為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國際陸港,西安國際港務區推動西北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

通商興業,產業聚集助推高質量發展

道路通,百業興。中歐班列長安號帶動作用日益凸顯,西安國際港務區實現由物流運輸到產業聚集的轉變,開放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動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充分利用中歐班列長安號物流通道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臨港制造業企業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落戶”。截至目前,國際港務區已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1家、中國500強企業39家、中國民營500強企業15家,“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已落戶臨港制造業企業40余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此外,西安國際港務區以跨境電商和直播電商為抓手,吸引阿裡巴巴、京東、亞馬遜等電子商務及配套企業2500余家、電商人才5000多人﹔打造“一帶一路”電商中心,形成集國內直播、跨境直播、短視頻制作和主播培訓於一體的直播電商生態圈,跨境電商、直播電商上下游產業鏈布局逐步完善。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西安國際港務區累計開行跨境電商班列450列,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100億元。“跨境電商+長安號”已成為貿易增長的一個新引擎。

融合發展,建設“幸福之城”

“近年來,我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教育投入,創新全委托管理模式,推動‘名校+’工程,促進區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西安國際港務區教育衛體局負責人陳朝華介紹,“目前,全區全委托管理的新建學校超15所,形成了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的基礎教育‘全鏈條’優質教育體系。”

與此同時,西安國際港務區以十四運會為契機,以奧體中心及配套建設為載體,持續推進全運惠民工程建設。

10月15日,作為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的《無界·長安》在西安國際港務區長安樂·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中心開演。《無界·長安》由張藝謀、沙曉嵐擔綱創作。“整場演出很震撼,8個不同的篇章呈現陝西傳統特色,新技術的運用也讓人眼前一亮。”看完演出的市民陸先生說。

“我們促進‘三河一山’綠道國際港務段、奧體中心、‘長安雲’、‘長安樂’等項目快速融合,旨在將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成為集休閑健身、旅游打卡、體育競技、文藝演出等於一體的‘一帶一路’會客廳,更好地服務市民游客,建設‘幸福之城’。”西安國際港務區相關負責人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7日 06 版)

(責編:白鴿、王晴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