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靠前一步 政策更有溫度(暖聞熱評)

【事件】在江西省峽江縣,社會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發現巴邱鎮一名二級肢體殘疾人個人自付醫療費用超過2萬元,第一時間將這條信息反饋給鄉鎮開展摸底排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瞿靖鎮,一名居民看病住院已經自付費用4萬多元,鄉鎮工作人員收到醫保局數據推送后,第一時間開展了家庭經濟核對和入戶核查。經核實后,兩名居民都被納入了低保保障范圍,獲得了臨時救助。廣袤大地上,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折射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變化。
【點評】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現實中,需要兜底保障的人群往往是社會的困弱群體,如孤兒、低保特困人員、殘障人士等,他們中不少人缺乏求助意識、求助能力。實現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既要有無微不至的政策關懷,也離不開便捷暢通的觸達渠道。靠前一步,在基層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制,運用各種方式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才能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社會救助范圍。
主動發現困難群眾,得邁開步子、扑下身子。在山東省無棣縣,一名智力三級殘疾人的家庭經濟來源單一,基本生活保障存在困難。基層人員走訪了解情況后及時上報,民政部門經核實為其按照“單人戶”申請了低保。在江西省上饒市,一名低保對象的女兒還在讀小學,當地便幫其申請了教育資助等專項救助。健全服務機制,到困難群眾的生活中去,不僅能發現監測平台可能忽略的細節,也能與困難群眾面對面交談、心貼心溝通,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是態度問題,也是技術問題。當前,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已歸集6600多萬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為民生兜底保障筑起了數據底座。在完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的基礎上,開展跨部門信息比對,實時監測發現低收入人口的困難風險,分類處置預警信息,能有效避免救助遺漏或重復救助,實現救助資源統籌銜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從人工收集到大數據技術賦能,救助效率得以進一步提升。
消除救助保障盲區、有效推進精准救助,體現著黨和政府的政策溫度。2021年以來,福建省通過大數據篩查比對找出90萬條疑似困難群眾數據,累計排查疑似困難群眾128萬人次﹔江西省今年以來主動摸排46.45萬人次,通過摸排納入低保3.16萬人﹔山東省健全救助對象主動發現機制,建成包括1900余萬條信息的山東社會救助對象數據庫……實踐証明,更加主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完善“大數據+鐵腳板”的工作模式,就能不斷織密困難群體的保障網,實現精准救助、高效救助。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暖心政策惠及每個有需要的人,為其紓生活之困、解燃眉之急,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不斷提升。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3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不斷開…
- 2揭秘秦嶺“神奇動物”的十二時辰
- 3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陝西新…
- 4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
- 5陝西開展居民小區及充電樁用電價格秩…
- 6中歐班列(西安)開行十周年 開行量…
- 7以更大力度更嚴舉措抓好整改整治 推…
- 8教育部: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
- 9陝西6所院校納入國家“十四五”教育…
- 10陝西西安:三甲醫院“搬進”社區
- 11為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貢獻“陝西力量”
- 1212月1日起,過境西安貨車將實行分…
- 13“楓橋經驗”潤三秦
- 14打卡收藏!西安177處“落葉緩掃 …
- 15198所高校同場競技 這個工程創新…
- 16小南門早市 整頓后再“出發”
- 17有游客往兵馬俑遺址坑內扔煙頭? 官…
- 18西安多項促經濟措施落地顯效
- 19陝西全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 20打造產業鏈 提升知名度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