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楓橋經驗”潤三秦

2023年11月26日08:09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楓橋經驗”潤三秦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走過半個多世紀的“楓橋經驗”持續創新、歷久彌新,成為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面旗幟。

近年來,陝西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出台一系列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措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各地各部門適應時代要求,創新工作方法,不斷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為“楓橋經驗”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夯實平安陝西、法治陝西建設的根基。

日前,中央政法委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並對工作法的先進典型進行表揚並授牌,我省韓城市金城街道、富平縣稅費矛盾調解委員會、綏德縣滿堂川鎮3家單位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基層治理,機杼萬端。

進入新時代,如何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共建共享,織起服務群眾“一張網”,到關口前移,夯實治理“第一道防線”,再到溯源治理,下好多元解紛“一盤棋”……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統籌部署,省委政法委牽頭抓總、協調推動,全省1316個鄉鎮(街道)配備政法委員,建立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各級政法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將治理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讓社會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三秦百姓。

如今,新時代“楓橋經驗”扎根三秦大地,拔節生長、枝繁葉茂。一個個基層治理的鮮活故事,正在被書寫……

服務下沉 澆灌“平安之花”

11月15日,西安市開始供暖。“家裡暖和了沒?”西安市公安局閻良分局凌雲路派出所社區民警張耀海記挂著轄區群眾,11月16日一早,他便到轄區凌雲小區走訪,查看居民家裡溫度和暖氣供應情況。

作為首批被公安部命名的“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凌雲路派出所建立網格化社區警務工作機制,讓社區民警“進網入格”,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在陝西,這樣的派出所和像張耀海一樣的社區民警,還有很多。

陝西各級公安機關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抓手,持續深化群防群治、警社共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一個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聚焦“維護轄區穩定、守護一方平安、服務人民群眾、推進社區治理”的職責任務,讓平安“觸手可及”。

“朱警官,又有人在院子門口、過道亂放東西,我去制止時對方還言辭激烈……”11月13日,社區志願者楊麗找到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西一路派出所社區民警朱強利,反映紅會巷25號院一居民在過道等公共區域堆放雜物問題。朱強利及時邀請新城區消防大隊負責人、西一路街道及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對院落開展聯合檢查,妥善解決了這個消防安全隱患。擔任社區民警的朱強利也是紅會巷25號院的“院落警長”。

據了解,西一路派出所在轄區組建了75個“院落警長”微信群,邀請社區工作人員、物業管理人員、小區居民入群,便於群眾隨時反映問題,讓相關工作人員及時發現矛盾糾紛的苗頭隱患,主動開展“線上+線下”調處化解,提升矛盾糾紛發現率和調處成功率。

全省公安機關深入貫徹落實新一輪派出所三年行動計劃,著力構建派出所主防工作格局。各地公安機關與基層職能部門和基層組織建立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廣大基層派出所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群眾信賴的優勢,擇優選聘2萬余名村干部、鄉賢能人為警務助理,引入網格員、平安志願者等近45萬人的群防力量,高效開展排查、分流、處置等工作,深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做到“矛盾不上交”。

止訴於“源” 踐行司法為民

如今,對紫陽縣界嶺鎮黨委書記肖孝建來說,每個季度都有一份必讀的“報”——由紫陽縣人民法院送來的《涉訴糾紛分析簡報》。

“從鎮上涉訴案件的數量、糾紛類型,到案件原因剖析、對策建議,一份簡報就是一份‘指南’,讓我們能准確掌握轄區社情民意和涉訴糾紛趨勢,及時研判預防,精准‘堵漏’。”肖孝建說。

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陝西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訴源治理作為工作著力點、落腳點,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更多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

省法院堅持府院聯動,先后與省發展改革委、省住建廳等25家行政主管部門建立聯動協同機制,與省發展改革委、省僑聯、省台辦、省總工會、省人社廳等13個部門完善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加快建立類型化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的工作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司法推動、法治保障”的訴源治理大格局。

各級法院重心前移、力量下沉,主動將司法服務嵌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平安村(社區)”“無訟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廣泛設立村(社區)“微法庭”、鄉鎮(街道)矛調中心“法務庭”、縣(區)綜治中心訴調對接工作室,共建立人民法庭訴訟服務站605個、法官聯絡點2893個。同時,全省法院331個訴訟服務團隊入駐各級綜治中心,充分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專業調解、仲裁、復議等各類解紛資源,形成多層次、社會化、全覆蓋的“楓橋式”矛盾糾紛大化解體系。

在縱向聯動、橫向協調、整體推進的溯源治理下,全省訴訟案件增長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化訟止爭”正向“少訟無訟”轉變。

今年1月至10月,陝西三級法院訴前調解案件33.09萬件,同比增長133.03%﹔行政、民事一審新收案件同比分別下降12.89%和4.58%,降幅分列全國第一、第二。

深化“雙進” 助力基層治理

“謝謝你們,給我發了救助金,還幫我安排了公益崗位,現在我的生活有了保障,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近日,西鄉縣沙河鎮居民李剛收到西鄉縣人民檢察院的司法救助金后,專程趕到12309檢察服務中心向辦案檢察官致謝。

今年夏天,因口角爭執,李剛被鄰居打傷。鄰居被檢察院依法起訴、被法院作出有罪判決。但是因鄰居沒有支付能力,他沒有拿到賠償,便來到縣綜治中心上訪。西鄉縣人民檢察院了解到情況后,主動發揮檢察職能,通過釋法說理,讓李剛打開了心結。針對李剛生活困難情況,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為他爭取到了司法救助金。同時,協調村委會為他落實了一個公益崗位,解決了就業問題。

李剛的事例是陝西檢察機關開展“雙進”工作的一個縮影。以12309檢察服務中心為載體,實現線上進入城鄉社區、線下進駐綜治中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預防化解,是陝西檢察機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雙進”工作的重要內容。

目前,全省市、縣(區)檢察院已全部進駐當地綜治中心,249名檢察干警採取常駐或輪流等方式,面對面為群眾提供法律服務。

今年以來,全省34家基層檢察院與地方綜治中心指揮平台、12345市民熱線等實現數據對接,共化解基層矛盾糾紛1340件,制發綜合治理類檢察建議743件,開展各類釋法說理6225次。

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隱患易發多發重點領域,以及執法司法、管理治理背后的深層次、普遍性、苗頭性問題,陝西檢察機關開展了專項監督,及時通過圓桌磋商、檢察建議、公開聽証等履職形式,督促相關部門全面履職,以“我管”促“都管”,推動矛盾風險防范,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效能。

人民調解 化糾紛於萌芽

“微信群裡有群眾反映問題呢,咱們一起上門去看看。”11月15日,看到居民群裡的一條消息后,石泉縣池河鎮西苑社區調委會副主任李條珍一下子坐不住了,喊上社區的另一名調解員,趕往社區11號樓。

“天天漏水,我家牆皮都掉了。”一看見李條珍,一位中年婦女快言快語,開始“告狀”。

經過一番了解,李條珍得知,因為樓上住戶長期不在家,家裡漏水問題沒得到及時處理,從而導致樓下頂棚滲水,牆面受損。李條珍通過社區聯系到了住在樓上的年輕小夫妻,說服他們答應周末回來處理漏水問題並幫樓下住戶修繕牆面,同時也讓樓下住戶平息了激動的情緒。

在陝西,新時代“楓橋經驗”賦能基層治理的故事,不隻發生在西苑社區。

近年來,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主渠道、主力軍作用,強化機制創新,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有效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陝西搭建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解決矛盾糾紛工作平台,充分整合現有各類調解資源,推動人民調解員發揮“前哨”作用,利用人熟地熟事熟的鄰裡優勢,及時發現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苗頭隱患。同時,不斷健全機制,推動人民調解員隊伍專職化建設提檔升級。全省先后有93名黨員調解員獲得“全國調解能手”“全國模范調解員”稱號,21個人民調解組織獲得“全國模范調委會”稱號。

“‘楓橋經驗’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傳家寶’、常學常新的‘活教材’。”省司法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處長馬紅薇介紹,目前,陝西已建成人民調解委員會2.51萬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1001個,個人調解工作室320個,行政調解委員會及行政調解工作室207個。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排查並成功調處各類糾紛 9.2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如今,一件件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一處處“急難愁盼”被及時回應,千家萬戶的“小和諧”“小幸福”,正聯結成社會發展的“大平安”“大穩定”,讓更高水平的平安陝西以人民群眾可見、可觸、可感的方式實現,也讓鄉村平安和美、城鎮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的喜人畫卷在三秦大地上徐徐鋪展。(陶玉瓊 霍海澎 張英 齊珂雨)

(責編:賈凱璐、鄧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