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長安區秦保局全方位保護古樹名木

保護古樹名木 守護“綠色鄉愁”

2023年11月29日14:28 |
小字號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和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瑰寶,作為“有生命的文物”,不僅是寶貴的物種資源,也是漫漫歷史長河和社會變遷發展的見証者,承載著一方百姓的鄉愁和記憶。西安市長安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要決策部署,持續開展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實施瀕危古樹的搶救復壯,健全保護巡查管理制度,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城鄉群眾保護意識。近年來,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初冬時節,景色宜人。位於長安區子午街道天子峪口百塔寺內的古銀杏樹進入觀賞期。這棵古銀杏樹相傳距今1700多年,直徑約3米,樹高23米。近年來,在區秦保局、子午街辦、寺院方的共同呵護下,古銀杏樹的長勢更加茂盛,每年的深秋初冬季節是觀賞銀杏古樹最佳時機,滿樹金黃的震撼與千年樹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吸引著大量游客前往駐足觀賞,被譽為“最美的銀杏樹”。

秦嶺北麓、山環水繞,林木郁秀,優渥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特別適合古樹名木生長保存。據了解,經長安區秦嶺保護局全面普查,長安區轄區內現存活古樹名木共267株,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名木74株,300年以上不滿500年的二級古樹62株,100年以上不滿300年的三級古樹131株,共涉及國槐、銀杏、側柏、白皮鬆等34個種類﹔有三個古樹名木群:分別位於灤鎮街道的板栗古樹群,現存板栗古樹12350株﹔王莽街道柿子古樹群,現有柿子古樹263株﹔南五台國有生態林場日本落葉鬆名木群,現存日本落葉鬆16株。為了讓古樹名木在長安區158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茁壯生長,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指導工作,提出具體保護思路,區秦嶺保護局就古樹名木保護專門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方法,管理檢查制度,切實保障古樹名木有良好的生境。

“長安區古樹名木實行的是編號挂牌保護,我們定期巡檢,採取一樹一檢,分類施策的方式進行日常的監測,對受損古樹名木的搶救修復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我們採取一樹一策,多措並舉的方式進行搶救修復和復壯。”區秦保局林業工作站副站長趙錦介紹著保護措施,“我們積極開展古樹名木的保護宣傳,提高群眾保護意識,同時我們還積極組織古樹名木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形成全社會關注的良好氛圍,並且設置了古樹名木保護指示牌,依法進行保護,建立古樹名木電子資源庫,可以直觀展示古樹名木分布情況和圖文信息,對古樹名木特制了電子身份証,可以通過掃描電子身份証上的二維碼了解古樹名木相關知識,也可以通過一鍵導航,實時報修,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模式﹔另外,實時監測兩棵一級古樹,通過外部設備,對土壤微量元素、溫濕度、PH值等數據進行了實時監測和報告,做到了靜態+動態的智慧化管理。”

“這株古鬆是人們的鄉愁記憶,這棵樹的樹干,得兩個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樹干上的金色斑紋很少見,煞是好看。”在神禾塬南面的黃良街道西湖村小學,古樹的管護人李甲果這樣介紹。據記載,在隋代,村口就有溫國寺,古鬆在寺前挺立,村民也曾稱之為“護寺鬆”,將其奉若神明。這棵老樹,經歷了千百年風雨洗禮,依舊守護在村舍之外,屹立於南北要道之旁,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這棵樹有一千多年樹齡了,我記著小時候這樹上還有銅鈴、風鈴,一刮風樹就沙沙作響。”管護員李甲果回憶道,作為一名護林員,我的主要工作日常就是給樹澆水、除草,有啥病虫災害了,第一時間給街辦或者秦保局打電話匯報,他們會派人來及時進行處理。

在長安區的鄉村郊野,許多地方都能看到這樣連系著歷史與今朝的古樹。千年子午古鎮,走進悠悠古道上的子午街道杜角鎮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兩株有著1500年樹齡的參天古柏。古樹名為側柏,盡管歷經千年風雨,時事滄桑變遷,然而主干依然挺拔蒼勁,虯曲盤旋,頗有扶搖直上青天之氣勢。遠看,古樹如巨人一般矗立在豆角村,注視著這片土地這些年的時過境遷。相傳,這兩棵千年古柏,為伹堷寺前所植,后寺廟被毀,樹木仍屹立原地,櫛風沐雨。可以看到,古樹樹冠蒼翠碧綠,樹干筆直,根系裸露,盤根錯節,猶如蒼龍伏地一般。

長安區秦保局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介紹,多年來,古樹一側樹干已斷裂,樹干也有多處樹洞出現損壞,他們利用植仿生樹皮及樹心填充技術對其進行了整體修復完善,該樹現已被錄入“陝西省特級名木古樹”行列挂牌保護。如今,兩棵古柏也挂上了自己的保護牌“身份証”,通過掃描保護牌上的二維碼,便可瀏覽古樹的相關信息。

樹滋養著人,人呵護著樹。近年來,長安區秦嶺保護局嚴格按照《陝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西安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對古樹進行管理保護,全區267株古樹名木都有專門的管護人。

古樹名木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干秋,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部分。長安區秦保局主動積極作為,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和管理制度。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

長安區秦保局林業工作站副站長趙錦說,根據古樹名木全面體檢的結果,我們會組織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根據不同古樹的受損情況,制定科學的復壯和修復保護方案,擴展古樹名木的生長空間,保護和恢復其生長環境,力爭讓每一棵古樹都亙古長青、煥發出勃勃生機﹔准確掌握資源現狀,全面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全方位提升古樹名木種質資源保護力度與精度,做好養護工作﹔持續加大保護古樹名木宣傳力度,完善古樹名木資源庫,發放“電子身份証”,實現“靜態+動態”智慧化管理。進一步落實好管護責任,及時總結經驗和做法,加強合作交流,帶動企業和個人參與到古樹名木資源保護中來,切實保護好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讓古樹生命永續、森林文化源遠流長。(來源: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

(責編:孫挺、魏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