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詞新語”更好記錄時代脈動(新語)

語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記錄時代變遷和世界萬象,反映不斷變化的中國和世界
日前,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的“漢語盤點2023”啟動儀式舉行,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新詞語”將陸續發布。語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記錄時代變遷和世界萬象,反映不斷變化的中國和世界。語言文字的年度盤點備受關注,也引發我們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新詞新語”,正確使用變化著的語言文字。
因社會需要而生,隨社會發展而變。一些融合了漢字、拼音、數字、字母等的“新詞新語”時有出現,“舊字新說”也偶有發生,這些都是對現實生產生活的一種反映,對豐富語言文字文化和推動語言交流有一定積極作用。因此,我們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鑒別與使用。
當下,部分任意拼接語言文字的行為也帶來了消極影響。總體來看,目前社會上語言文字不規范使用的現象大致可分為4類,並反映在“形、音、義、述”4個方面。脫離字理、強拆字形的“文字新解”,不利於漢字文化的傳承﹔過度拼音化的“語音思維”,不利於漢字表意特征的維持﹔脫離基本意義的“新義”常有出現,不利於高效順暢的人際交流﹔過度依賴表情包和網絡熱詞,不利於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語言風格的塑造。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有言:“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如何使用語言文字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更關乎文化的傳承與民族的認同。從倉頡造字到甲金篆隸楷,語言文字代代相傳,凝聚了先人的無數心血。我們應保持語言文字的規范性,強化對各類新媒體語言文字使用的引導,建設健康文明的網絡語言環境,構建更加和諧有序的語言文化生活。
語言文字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資源和戰略資源。我們要加強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建設,完善多層級語言文字規范標准體系,做好語言文字規范標准的發布實施、推廣宣傳、咨詢服務等工作,提升全社會語言文字規范化水平。相信通過努力,我國語言文字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加強,能更好滿足社會的語言文字應用需求,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助力堅定文化自信和中華文明傳承發展。
(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3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
- 2支原體肺炎 這些知識你需要知道
- 3陝西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
- 4趙一德趙剛與王浩一行座談
- 5陝西“米”字形高鐵網貫通全省聯通全國
- 6共赴7年之約,看古絲綢之路起點上的…
- 7留言觀察丨電動自行車挂牌為何難上加…
- 8趙一德趙剛與李毅一行座談
- 9第七屆絲博會陝菜美食文化節開幕
- 10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
- 11你好!延榆高鐵
- 12陝武直流工程迎年檢
- 13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
- 14陝西省安全生產工作視頻調度會召開
- 15陝西安康城市機會清單發布
- 16關於課間十分鐘 西安有了新規定
- 17陝西:擴大“朋友圈” 秀出“國際范”
- 18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在陝開展調研座談
- 19 推進更高水平鄉村振興 西安51個…
- 20攜手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實現新發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