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人民論壇)

走在湖北武漢蔡甸區,滿目山清水秀,環境格外優美。數據顯示,2015—2022年,蔡甸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從58.9%上升至89.7%。2020年以來,蔡甸區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消除任務,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前不久,當地還獲評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曾經一段時間,這裡的人們飽受環境污染之苦。通過強化源頭管控和污染防治、精准招引“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更高的企業項目、發揮全域旅游品牌優勢等多措並舉,當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同時,蔡甸百姓大力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垃圾分類、植綠護綠、節能降碳、開立“個人碳賬戶”……綠色化、低碳化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新潮流。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不僅關系經濟發展質量,而且攸關每個人的生活品質。實踐告訴我們,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必須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這深刻揭示,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隻有自覺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才能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既需要生產方式的轉型,也需要生活方式的轉變。在同一片藍天下生活,受同一方水土滋養,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誰是局外人,也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隻有人人動手、人人盡責,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才能形成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強大合力。正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生態文化,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浙江安吉余村,村口一塊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在藍天白雲映襯下十分醒目。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掙碳匯”,這個小村庄的美麗蝶變,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體現。如今,這一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長江經濟帶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收獲的不僅有一江清水、兩岸青翠的壯闊美景,還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普遍共識。從余村的轉變,到長江經濟帶發展發生重大變化,再到新時代以來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之所以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一個重要原因正在於,思想認識上的重大轉變、生態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人民的高品質生活,內在地包括優美的生態環境,而這離不開每個人出的一份力。外賣是否選擇綠色包裝,出行是乘坐私家車還是選擇公共交通,購物時是用塑料袋還是自備布袋,能否做到垃圾分類、節約糧食……每個人生活中的細小選擇,看似微不足道,但乘以14億多人口數,就能迸發出綠色低碳的強大合力。當越來越多人堅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覺悟過來、行動起來,做綠色低碳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不僅能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進一步促進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我國許多地方正積極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將綠色低碳理念浸潤到衣食住行游用等方方面面。當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進一步匯聚綠色低碳發展的強勁動力,定能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2日 第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 1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
- 2支原體肺炎 這些知識你需要知道
- 3陝西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
- 4趙一德趙剛與王浩一行座談
- 5陝西“米”字形高鐵網貫通全省聯通全國
- 6共赴7年之約,看古絲綢之路起點上的…
- 7南引新風開新局
- 8第七屆絲博會陝菜美食文化節開幕
- 9趙一德趙剛與李毅一行座談
- 10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
- 11陝武直流工程迎年檢
- 12新突破!西十高鐵兩條隧道同日貫通
- 13陝西省安全生產工作視頻調度會召開
- 14陝西安康城市機會清單發布
- 15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
- 16陝西:擴大“朋友圈” 秀出“國際范”
- 17你好!延榆高鐵
- 18 推進更高水平鄉村振興 西安51個…
- 19持續提升供熱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確…
- 20全國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在陝開展調研座談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