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不是“網紅村”同樣能“出圈”(縱橫)

陳立民
2023年11月13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村BA”“村超”等相繼火爆“出圈”,讓一些鄉村受到廣泛關注,也引發人們思考,如何讓普通鄉村獲得更多發展紅利,共促鄉村振興?

  “網紅村”的興起沒有特定規律,有的是先天條件“人所未有”,有的是誤打誤撞“登上熱搜”。對普通村庄而言,“網紅村”發展的思路、經驗和做法有一定借鑒意義,但不能一味去復制粘貼,而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探尋內在動力,走出適合自身實際、有著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鄉村振興的大棋盤裡,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一些地方的鄉村產業價值功能開發不充分,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有限。對這些鄉村而言,應更多地做好基礎工作,提高鄉村的“自我造血”能力。加大對村級產業經濟的打造和支持力度,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的雙重目標,才能更好實現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發展鄉村產業重點是要把握“特色”。以江蘇蘇州吳江區八坼鬆花蛋為例,傳統鬆花蛋加工業受制於粗放的生產方式和低附加值的代工模式,與現代產業相距甚遠。吳江區八坼街道一方面在產品轉型升級中把鬆花蛋做成產業,讓村民鼓起“錢袋子”,另一方面保留部分傳統村落原貌、傳統工坊、能工巧匠手工業態展示,把“皮蛋小鎮”打造成頗有辨識度的地方名片。這啟示我們,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延伸鄉村產業鏈條,必須和當地資源稟賦緊密結合。

  農民是鄉村的居住者、生產者和建設者,更是鄉村振興的主體。鄉村振興要激發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應鼓勵有條件的農戶、家庭農場組建鄉村產業共同體,並參與市場化競爭,讓農民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實現從“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的轉變。如此,普通鄉村同樣能夠“出圈”,實現從“薄弱村”到“明星村”的蝶變。

  (摘編自《新華日報》,原題為《非“網紅”村該如何“出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3日 09 版)

(責編:鄧楠、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