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陝西頻道

筑牢保護屏障 談古樹名木保護“長安模式”

2023年07月11日15:36 |
小字號

古樹名木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是生態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市長安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傳誦不息的詩歌詞賦、遺存千年的歷史文物是這座城市的見証者,生長在這裡千百年的古樹名木同樣是歷史的見証者,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長安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專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方法和管理制度,總結出了古樹名木保護的“長安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長安古樹名木存量大、顏值高,歷史文化豐富

長安區現有散生古樹名木270株,其中一級古樹名木74株,二級古樹64株,三級古樹132株,還有三個古樹名木群,共涉及國槐、銀杏、側柏、白皮鬆等34個樹種。古樹名木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山西洪洞縣王氏兄弟二人帶母親和妻小,遷徙至泉子頭村所栽植的古圓柏、隋代溫國寺前的白皮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子午古道旁的舍公柏、中國佛教三階宗祖庭百塔寺的千年銀杏、古觀音禪寺唐太宗李世民親植的銀杏等。尤其是古觀音禪寺的古銀杏,每逢秋季滿樹金黃的震撼與千年樹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吸引著大量游客前往駐足觀賞,被譽為“最美的銀杏樹”,如今成了著名的網紅打卡地。

多措並舉、保護古樹健康長壽

長安區對古樹名木實行編號挂牌建檔,嚴格按照西安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定期巡查,採取一樹一檢,分類施策的方式進行監測保護。對受損古樹的搶救修復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採取一樹一策,多措並舉的方式進行保護,及時採取修剪枯枝、打支撐、樹心填充、植仿生樹皮、注射大樹營養液、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防病防虫等措施進行搶救修復和復壯。

抓好科普、廣泛宣傳、全民參與

在開展普查工作的同時,向群眾積極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的相關政策,大力宣傳古樹名木的生態、科研、旅游、觀賞和文化價值,提高公眾愛護、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組織古樹名木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向大家講解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要意義,形成全社會關注古樹名木保護的良好氛圍﹔通過對部分散生的一級古樹名木設立古樹名木保護警示牌,提高廣大群眾對古樹名木的知情權、監督權和保護權,使保護古樹、珍愛綠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建立古樹名木資源庫並發放"身份証",實現“靜態+動態”智慧化管理

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對古樹名木建立詳細檔案:包含樹齡、編號、位置、經緯度、養護人、聯系電話、生長現狀及存在問題,信息逐年更新,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實現長安區古樹名木“電子圖”,可通過地圖直觀展示全區古樹名木分布情況﹔為古樹名木特制了古樹名木電子身份証,可以通過掃描身份二維碼了解古樹名木相關知識,實現一鍵導航,並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古樹報修和建議,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模式﹔對兩棵一級古樹使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通過攝像頭進行實時監測,將土壤微量元素、溫濕度、PH值等數據過無線通訊網絡發送到客戶端,實現了古樹名木智慧化管理。(當地供稿 西安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

(責編:孫挺、吳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