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鍵詞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報告原文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會內解讀
劉炯天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大學黨委書記):
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要以堅如磐石的定力、敢打必勝的信念,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我們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切實承擔起科技創新的任務,以基礎研究引領產業變革,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新征程上,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戴永康代表(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黨始終是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們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接下來,我們將切實發揮好發展改革部門職能,在統籌上下功夫,在謀劃上下功夫,為天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貢獻更大的力量。
會外連線
辛鳴(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宏觀展望和重點部署相結合,目標清晰、任務明確,吹響了奮進號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今后五年的發展對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我們要齊心協力、乘勢而上,開好局起好步。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可能一蹴而就。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種風險挑戰。我們要時刻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統籌發展和安全,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這些重大原則是成功經驗的總結,也是奪取新的更大勝利的有力保障,我們必須將其全面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為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支撐。
(本報記者王浩、常欽、楊彥帆、龔相娟)
中國式現代化
報告原文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會內解讀
李連成代表(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庄村黨支部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重要表述,振奮人心,催人奮進。這些年,我們村從一個貧困村,發展成為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萬元的富裕村。村裡成立了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更好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大力發展村集體產業,“家家入股、人人勞動、戶戶分紅”。中國式現代化改變了無數村庄的面貌,廣袤農村奔向美好的未來。下一步,我們將立足自身特色,加強和周邊村庄的聯動發展,帶領鄉親們走向共同富裕。
庄稼代表(湖南省益陽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專職副總工程師):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我和同事們完成水利規劃設計項目2000多個。與江河湖泊打交道越久,就越認識到發揮水資源基礎性、先導性、約束性作用的重要性。作為洞庭湖區的水利人,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著力規劃建設一批調節能力強的水源工程,科學布局引調水工程,確保水利工程長期持續發揮效益,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會外連線
張佔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重要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人持續奮斗的理想。多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積累了寶貴歷史經驗,使得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把握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加深了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同時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強大的感召力。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將實現中國自身的繁榮發展,也將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發揮“壓艙石”“穩定器”的重要作用,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報記者丁怡婷、孫振、楊 迅、申智林)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報告原文
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會內解讀
白濤代表(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作為國有企業,我們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涵和要求,當好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
唐國徽代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敖山鎮副鎮長):
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至關重要。村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跟我一樣,選擇畢業后回家鄉發展,我們要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會外連線
王曉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教授):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新發展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消費連續多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消費升級趨勢方興未艾。
未來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動力變革、效率變革、質量變革。
(本報記者羅珊珊、戴林峰)
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報告原文
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會內解讀
姜德義代表(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作為汽車制造企業,北汽集團將繼續聚焦高質量發展,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開放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力爭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創造更多新優勢,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孟祥飛代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組書記、應用研發首席科學家):
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更加重視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更加重視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近年來,經過不懈努力,“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氣象、基因科技、先進制造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力支持了科研攻關和產業技術突破。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超級算力轉變為更多創新生產力。
會外連線
趙昌文(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
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本報記者邱超奕、王昊男、王瑨、韓鑫)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報告原文
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會內解讀
楊東升代表(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現場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激動人心,深受鼓舞。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為我們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指明了方向。徐工集團近年來始終以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自主研發了4000噸級“全球第一吊”、700噸級“神州第一挖”等產品。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升級國家級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三大創新體系,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梁雅玲代表(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南街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兼園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聽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內心十分激動。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我也從中看到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這些年,我切身感受到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給廣大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不斷成為現實。
會外連線
萬勁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凸顯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彰顯了黨中央對於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的高度重視。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科技的主動贏得國家發展的主動。
(本報記者馮華、常欽、孫龍飛)
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報告原文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會內解讀
王亞非代表(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校要充分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制定實施基礎研究人才專項,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輸送優秀人才。
張新停代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技能人才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接下來,還應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廣大勞動者也要肯學肯干肯鑽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
會外連線
賴德勝(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國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接下來,我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此外,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打造一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本報記者楊彥帆、程龍)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17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排行
- 1陝西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抵京
- 2榆林:來返人員主動報備 做好健康狀…
- 3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
- 4“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
- 5陝西: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 6西安新增5個高風險區9個中風險區
- 7認真落實西安市省外來(返)人員疫情…
- 8乒乓球——世乒賽團體賽男子決賽:中…
- 9黨的二十大將於16日在京舉行
- 10各地開展喜迎二十大主題文明實踐活動…
- 11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27例、…
- 12西安新增2個高風險區3個中風險區
- 13延安南溝村:"農旅結合"為陝北鄉村…
- 14《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英…
- 15商州區實行區域臨時靜態管理
- 16西安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 17大型電視專題片《領航》引發廣泛反響
- 18西安新增2個高風險區2個中風險區
- 19增強對當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
- 209日16時起西安新增2個高風險區2…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