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妈妈岗”的“指尖经济”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正月初八,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西安市新城区中山门街道东三路社区的“妈妈岗”非遗手工坊内,好不热闹!
推门而入,新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盘扣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海宾正在上课:一块真丝面料,一把镊子,手指灵活翻转,一个四叶草形状的盘扣逐渐成形。
马海宾讲解“四叶草”盘扣制作要点。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今年的首次培训是教大家做‘四叶草’盘扣,它寓意着吉祥,也是比较畅销的产品。”马老师讲得仔细,“宝妈”们听得认真。
据东三路社区主任万晓文介绍,这是自去年以来社区组织的第16次非遗手工技艺培训,已累计培训妇女群众300余人次。同时,社区通过从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协会接到的手工制作订单,帮助几十名“宝妈”实现了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变。
刘凤娥正在制作盘扣边框。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这个工作非常适合我,在社区学技能,家门口挣‘工资’,啥也不耽误。”今年36岁的刘凤娥是培训班的老学员。5年前,她随家人从外省搬迁至西安定居,因为家里有3个孩子,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三宝妈妈”。
刘凤娥告诉记者,参加社区培训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也让她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去年为端午节制作“龙王爷”香囊,前后两个月她就挣了8000块钱。
两名“宝妈”交流学习心得。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据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协会秘书长白莉介绍,手工制作订单均来自国内的知名文创商家,接到订单后,协会对接各个社区完成技能培训和订单拆分。
“东三路社区负责的盘扣边框,手工费为每个3.5元,技艺熟练的人,十几分钟就能做好一个。”白莉说。
马海宾强调“四叶草”盘扣的制作要点。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屋内有暖气,桌上有热水,从家里跟过来的孩子们也在社区办公楼里的游乐场玩得不亦乐乎。“宝妈”们围坐在一起,做着手工、唠着家常,时间过得飞快。
蔡静宣(左)和刘凤娥展示“四叶草”盘扣。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针对‘宝妈’群体,我们已经打造出了‘妈妈岗’家门口就业服务微品牌。”万晓文表示,下一步,社区计划把非遗盘扣制作项目固定下来,争取让辖区内的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马海宾和“宝妈”们展示作品。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建设各具特色的就业服务驿站579个,覆盖41项服务事项,“秦云就业”进社区和社区“职通车”服务10607人次,形成了以家门口服务站和数字就业驿站为主的覆盖全市的就业服务圈,并通过数字就业驿站服务平台,为22.9万名群众及4万余家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