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盲人老郭“探馆”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听说西安图书馆的新馆已经建成开放,爱读书的老郭有点坐不住了。趁着过年期间店里不忙,他喊上徒弟小仲,直奔公交站。
60来岁的郭新民是个盲人,经营着一家盲人按摩店,闲暇的时间,他几乎都“泡在”书里。“我这辈子就俩爱好,一个是按摩,一个是读书,按摩放松的是顾客的身体,读书放松的是自己的心情,都是让人开心的事情。”老郭说。
西安图书馆新馆。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西安图书馆的新馆位于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西安浐灞国际港,馆藏图书3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每日可接待读者1.5万人次。主要设置了古籍保护区、少儿服务区、图书借阅区、西安文脉等18个功能区。
下了公交车,老郭很快就感觉到了不一样。“这地方空气很清新啊,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徒弟小仲是老郭平时出门的向导和助手,听到师傅这么说,小仲赶紧介绍自己提前了解到的情况:“这里离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很近,环境肯定好啊。”
走进图书馆的大门,老郭停下了脚步,侧着脑袋,似乎要“听一听”这个巨大建筑物。
“嗯,声音空旷有层次,是个很大的空间,人还挺多的,感觉比之前的老馆宽敞多了。”虽然眼睛看不到,但老郭的听觉十分敏锐。
志愿者搀扶老郭前往视障阅览室。张嘉琪摄
服务台的志愿者早就注意到了二人,听说老郭来“看书”,直接就带着他们往“无障碍服务空间”去。“视障阅览室就设置在里面,把整个无障碍服务的功能区放在一楼大门口附近,也是为了方便大家。”志愿者一边搀着老郭,一边介绍说。
苏清琪是无障碍服务空间的负责人,和老郭相识多年,之前因为图书馆闭馆搬迁,两人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一番寒暄后,苏清琪迫不及待地给老郭介绍馆里的新变化。
视障阅览室里的盲文书架。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首先是空间更大了,以后我们再搞线下伴读活动,就可以组织更多的盲人朋友来参与了,然后是馆藏的盲文书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册,书的种类也更丰富了。”
苏清琪说的线下伴读活动,指的是西安图书馆打造的无障碍阅读推广服务品牌“阳光盲人伴读”系列活动。其中不定期举办的“你为我读书,我为你按摩”“鼓动传书韵,长安有诗歌”等活动内容,最受盲人读者欢迎。每次活动,也都是老郭大显身手的时候。
“你为我读书,我为你按摩”活动现场(资料图)。 西安市图书馆供图
“盲人大多都学过按摩,所以志愿者给我们读书听,我们可以用按摩来回报他们,这叫‘残健互助’。”老郭告诉记者,他已经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活动了,每一次都乐在其中。
“这个是馆里的新设备,叫‘天使眼智能阅读器’,只要是有字的东西,它都可以帮你读出来。”搀扶着老郭在桌前坐下,苏清琪翻开一本普通读物,然后教老郭用手去操作桌上的一台设备。
老郭在使用“天使眼智能阅读器”听读普通图书。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这个按键是确认键,这个是暂停键……”老郭用手感受着,很快阅读器就读出了书上的内容。“我很喜欢看侦探小说,但是这类书的盲文版本很少,有了这个设备,以后就方便多了。”
苏清琪告诉记者,西安图书馆是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分支馆和西安市盲人阅览室规范化建设单位,近年来,馆里先后购置了无障碍影院系统、朗读宝、助视听读一体机等设备,方便低视力读者和全盲读者无障碍阅读、听读普通图书。“我们还购买了900台阳光盲人听书机,分发到西安市10个区县的公共图书馆和西安市盲哑学校,把数字阅读资源推广到盲人朋友身边。”苏清琪说。
老郭在书架上找到了一本《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郭从书架上找到了一本盲文版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当代作家魏巍的一本作品集。“我上学的时候学过这个,今天就读它吧,算是重温经典。”
屋外寒风凛冽,馆内温暖安静,空气中弥散着书籍独有的清香。
老郭在阅读盲文图书。人民网记者 李志强摄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手指摩挲着,老郭轻轻地读出了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