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让三秦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侧记

人民网记者朱虹 贾凯璐
2024年03月09日13:1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陕西省有句方言:“嫽咋咧”!意为:好得很!

  如何让百姓的日子“嫽咋咧”?

  3月6日,在陕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给出答案,就是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归根结底,要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让三秦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3月6日上午,陕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人民网记者贾凯璐摄

  过去一年,为增进民生福祉,陕西省开展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发放稳岗资金9.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6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同等重要的工作任务,还有备受关注的新质生产力。

  到底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赵一德与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赵刚分别作答。

  “发挥好科教优势,以深化‘三项改革’试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秦创原等创新平台建设做优‘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协同推进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奋勇争先。”赵一德希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让现代化建设的成色更足。

  赵刚谈到,陕西将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此外,陕西还将通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加速。

  关于新质生产力,来自铁路系统的一线代表董宏涛在发言中也分享了他的思考:需要建设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需要产业工人尽快转型升级为具有多维度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新型劳动者;建议更多高校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学历提升班,出台高校或高职院校建立劳模工匠班的相关制度。

  产业发展“富口袋”,精神文化“强自信”。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古城墙等遗址古迹驰名中外,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在现场,记者感叹今年春晚出圈的《山河诗长安》,让大家领略到了陕西璀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那么,陕西的文化文艺工作还有哪些优势?”记者将问题抛给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

  赵季平回答,陕西在美术、戏曲、文学等方面,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长安画派、文学陕军、陕西戏曲都举足轻重。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这些艺术门类都有重要支持,让陕西文艺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陕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记者争相提问。人民网记者贾凯璐摄

  问答之间,中外媒体感受到陕西的好,在民生福祉、在改革创新、在文化自信。两个多小时的会议结束了,记者们显然问得不够尽兴,纷纷留下再次访谈的需求,预约了代表们的采访时间。

  会后,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两位陕西的工作人员边整理着资料,边笑着说了句:“咱陕西,‘嫽咋咧’!”

(责编:白鸽、王晴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