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镇馆之宝 |“车骑将军”金印

赵茁轶
2024年02月01日08:52 | 来源:群众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镇馆之宝 |“车骑将军”金印

  一枚精巧的金制印章,静静躺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陈列馆的展柜中。它看起来虽不起眼,却是汉阳陵历年考古中出土的唯一一枚金质印章,也是汉阳陵出土象征中央官署机构的印章中级别最高的一件。

  这枚印章就是“车骑将军”金印。它印证了文献记载,向人们揭示了汉阳陵南区2号从葬坑的军事性质和该坑的级别与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汉阳陵唯一的金质印章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园,也是中国目前遗址发掘面积最大、勘探研究最深入全面、保护展示工作开展最好的西汉帝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的修建,考古工作者对汉阳陵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发掘成果分别于1990年和2010年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30多年的考古过程中,汉阳陵先后出土陶俑、陶制器皿、陶塑动物等文物约10万件。这些文物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车骑将军”金印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1991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景帝阳陵从葬坑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清理,在陵园南区2号从葬坑发现一枚金印,金印底部刻着“车骑将军”四个反字。

  文物工作者给这枚金印定名为“汉车骑将军龟钮金印”。“汉”指的是年代,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汉,“车骑将军”是官职,“龟钮”是造型,“金印”则说明其材质。金印长0.7厘米,宽0.7厘米,高0.6厘米。金印上面的钮是龟形,有头无尾,无四肢,头部前伸,背部微隆,龟甲清晰可见,龟腹部有一个圆形钮孔。金印整体造型古朴浑厚。

  印钮本是印章顶端带穿孔的雕饰,用来穿绶带以便将印章佩戴在身上,后用于区分官员等级。君主以螭虎为印钮,象征执掌权力;大臣以龟为印钮,象征臣子的功勋与谦卑。汉阳陵出土的“车骑将军”金印及另外一枚“宗正之印”银印,均为龟钮印章。

  在古代,除了印的质地体现出严密的等级制度,印的钮式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文献记载:“印者,因也。所以虎钮,阳类,虎(者),兽之长,取其威猛,以执伏群下也;龟者,阴物,抱甲负文,随时哲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也。”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在印的形式上用不同的动物雕饰,严格体现着“君”与“臣”的地位。

  “车骑将军”金印底部的四个反字,字体笔画起笔和收笔都有凸点,没有经过打磨。字体相对比较潦草,不如实用官印字体规整。专家推断,“车骑将军”金印可能是采用錾凿的方法制成。

  “车骑将军”所谓何人

  “将军”之称,《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时的“将军”,尚未成为正式官职名称。春秋战国时期,将军只是对领兵统帅的尊称,没有固定的爵位和等级。直到秦汉时期,“将军”才被正式定为官名,并有了一定的爵位和等级。

  “车骑将军”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其中记载,“将军”是因战事而临时设置的军中官职,战事结束就会取消。汉文帝元年,薄昭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自此,“车骑将军”成为固定官职。

  车骑将军在西汉诸将军中位列第三,仅在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之下,地位与上卿相当,佩戴金印紫绶。大将军、骠骑将军与车骑将军三个职位很少同时设置,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不常设的情况下,车骑将军的地位非常显赫。

  西汉朝廷规定,王、公、侯用金印,俸禄两千石的官职用银印,千石以下用铜印。车骑将军金印的材质表明了使用者的地位,印文内容则指明了汉阳陵南区从藏坑的军事性质。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陈列研究部主任闫华军介绍,西汉车骑将军的地位与级别,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未有明确的记载,只能从散见各书的有关将军的记录中加以考证。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

  刘昭补注引蔡质《汉仪》:“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皆金紫,位次上卿。”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文献得出结论,车骑将军在西汉诸将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文献中的‘位次’不应理解为‘之下’,应为‘地位相当’的意思,也就是地位与三公相当,可见车骑将军的地位非常显赫。”闫华军说。

  关于“车骑将军”这一职官的具体职能,《史记》《汉书》均未有明确记载。按照刘昭补注引蔡质《汉仪》中“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的说法,车骑将军的主要职责应为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处置征伐背叛等军事行动。此外,车骑将军的职责中,还有负责重要的迎来送往礼制性活动、出使宣诏、荐举官吏等。

  闫华军向记者介绍了西汉时期文献可考的22位历任车骑将军。他们当中有功臣,有功臣、元老之后,也有佞臣、帝师、外戚。

  汉景帝时期的车骑将军

  西汉车骑将军的设置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祖时期,多为战时领军打仗的将帅,不是固定官职,没有幕府,主要由军功卓著的将领担任;第二阶段为文帝、景帝、武帝时期,车骑将军成为固定官职,有幕府,主要由亲信之臣,或因军功而起的外戚担任;第三阶段为昭帝之后,车骑将军几乎都冠以大司马之号,开始处于辅政之要位,几乎无所不统,主要以外戚担任。

  历史上,汉景帝时期有文献记载的车骑将军只有一位,便是周亚夫。《史记·周亚夫传》中提到:“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其父周勃(汉初大将)病逝后,其兄周胜之袭爵。汉文帝后元二年,文帝刘恒念及周勃功高于国,且周亚夫非常有才华,便封周亚夫为条侯。周亚夫甚至可以看作是文帝的“顾命之臣”,《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的记载。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周亚夫领命后,对当时的军事形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拟定了一个初步的作战方略,即“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这一方针得到了景帝的肯定。平叛战争的胜利使西汉王朝度过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景帝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和控制诸侯王国的办法。从此以后,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加强。由于平叛之功,周亚夫先后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中尉、太尉、垂相等职,为巩固西汉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献。

  那么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出土的“车骑将军”金印是否属于周亚夫呢?闫华军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首先,周亚夫在政治生涯后期不再受到景帝信任,景帝以周亚夫的儿子私买皇家葬器为借口,将周亚夫下狱,周亚夫傲然不食,五日而亡。其次,这枚“车骑将军”金印在汉阳陵从葬坑出土,与两汉公印的正常尺寸偏差过大,应是与随葬缩小的陶俑、车马相适应的结果。综合推断,此类公印应是专门为随葬制作的明器。

  古人事死如事生,尤其是帝王,生前享用的一切也要被复制到另一个世界里。汉景帝阳陵的一条条从葬坑,似乎应该是代表着生前保障皇帝起居和政府运转的各类官署机构,这里面当然也少不了负责安全护卫的军队。在出土这件“车骑将军”金印的坑里,还分布着铠甲俑。他们在“车骑将军”的统率下展示着皇室的威严,守护着皇帝的安全。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