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大代表王小育:加强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人民网西安1月28日电(吴德锋)“面对老龄化程度加快的时代背景,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此,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养老行业资金保障力度和建立养老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很有必要。”今年陕西两会上,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未央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小育建议。
目前,陕西全省基层养老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养老供给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陕西省人大代表王小育调研了解到,未央区按照“夯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可持续”的思路,积极推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覆盖面和质量“双提升”。
健全服务网络,筑牢夯实养老工作“基本盘”:建成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4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15个,农村幸福院33个,养老床位3968张;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构建“中心+驿站+居家”未央养老模式,定制化上门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助浴送餐等关怀服务,全面满足各类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实现健康养老“零距离”:建成6家“医养融合”示范项目,全区14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到中医理疗、慢性病管理等专业医疗服务。
但是经过多次调研,王小育发现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养老设施网络不够完善、养老市场活力明显不足、养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
如何弥补这些短板和不足?王小育从3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议民政、财政、资规、卫健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养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从规划、制度、土地等方面提供全要素保障,着力贯通“养、护、医、康、乐”全链条,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
其次,加大养老行业资金保障力度。建议民政、财政等部门加大对基层养老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有效激活养老市场活力。
再次,建立养老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建议民政部门打造集供需对接、政策宣传、养老地图、养老助餐、人才招聘、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找得到、用得好”。推广“中心+驿站+居家”模式,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
在议案之外,王小育还接受了记者关于未央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等话题的采访。
据王小育介绍,2023年,未央区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的“生命线”抓紧抓实。
建机制。未央区委、区政府举办“政企见面会”39期,解决问题196个,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转变。在全市首创“项目代办员”机制,100名优秀科级干部跟踪服务100个项目,解决问题300余个,入选陕西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优服务。做优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等“八办”模式,审批时限压缩61%,节约企业开办成本3000余万元,远程踏勘体系被全国推广。新登记市场主体2.74万户,增量连续24个月排名全市前2名,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1万户,稳居全市第2。荣获“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区”。
送政策。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等26类100余项惠企政策,建立惠企政策兑现一站式办理机制,为企业减税降费22.35亿元。
重培育。制定“五上”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五大培育行动”,兑现市级奖励850万元,叠加区级奖补1100万元,全年培育“五上”企业248家,增长59%,总数达669家,增幅创历史最高水平。
“2024年,未央区将通过强化全要素保障、做优全流程服务等措施,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确保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4万户,继续领跑全省全市。”王小育表示。
汉长安城遗址约占未央区全区面积的30%。据王小育介绍,未央区通过“坚定不移加快片区建设”(其中包括汉长安城片区),“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等重点工作,加强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未央区累计投入约140亿元,完成遗址区10个村、1.2万名群众回迁安置,完成未央宫前殿等162处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汉长安城遗址先后完成“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入选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二期全面建成开放。2023年,未央区在遗址区举办汉宫中国年、矩浪音乐节大型文旅活动23场,带动全区接待游客1175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同时,大力实施“治乱、补短、提升、收回、增收”5方面工程,显著改善遗址区人居环境,实现村集体增收3500万元、村民增收2340万元,实现了遗址保护和民生改善“双促进”。
“2024年,未央区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联合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从坚持规划引领、办好惠民实事、加强活化利用这3方面不断提升保护利用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王小育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