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秦岭脚下,“南竹北移”焕发新生机【3】

王丽
2023年09月15日14:19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周至县张龙村“竹海”。李锐摄
周至县张龙村“竹海”。李锐摄

9月秋迟,西安市里末暑难消,一场急雨后,秦岭脚下的村庄却格外清爽。风过松涛起,雨落“竹海”鸣。

在西安市周至县张龙村里,不断有游客驱车寻来——那社交平台疯转上的周至“竹海栈道”,已经给不少市民心里“种了草”。张龙村有近600亩竹子,随着起伏的山势绵延千米,翠浓成海,叶蔽天日。水库旁,溪水边,棵棵都有碗口粗!

只见游客们漫步其中,女士们提着裙摆,嬉闹着,似复原了“竹喧归浣女”的诗句;孩童们穿梭跳跃,如天真烂漫的蝴蝶。“竹海”出口,村里的老人们正叫卖着自己编织的工艺品,竹篮、竹笼、竹蜻蜓等。

提起这片竹海,村里的老人们讲起了这样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为求发展,让村里人有活儿干有钱赚,当地一些能人跟着省上的队伍,去南方学习“南竹北移”技术,最后成功将广西地区的这种粗口、坚韧的竹子品种培植到了村里。90年代,村里利用这片竹林发展竹制品经济,篾匠们编织的竹制厨具、家具广受周边市民喜爱,富了一批手艺人。但随着时代变迁,手工竹制品逐渐没落。

谁知新风口很快就来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与社交媒体的崛起,让原本已经沉默的“竹海”重新“翻红”。2022年,利用一部分政策资金,村里给竹林修了1.2公里的栈道,今年4月正式开放,没想到迅速吸引周边市民纷沓而至。

流量来了,怎么变现?大家伙儿铺开了三本账。“每年土地流转金,再加上分红,就是咱的旅游收入,还有村民自己销售农产品、竹制品,就是第三本账了。最好的时节是春天,我粗算每天集体经济的收入大概就是一万五到两万块钱左右。”村支部书记张乃虎高兴地说。

村民张凯则在家里开办起了农家乐。他说,现在每天都有进账,到旺季时候一天能接待200人左右。

据陕西省林业科学院介绍,近几年,陕西省“南竹北移”被重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在楼观台林场设立“竹子研究中心”,加强了对竹子良种选育扩繁和“南竹北移”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2021年,“竹子研究中心”在北方地区首次试验了大规模竹种育苗,目前出苗率30%—40%,达到国内同行竹种子育苗先进水平。

得益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张乃虎自信地掰着手指头给大家算起了账,“不光是这600亩左右的竹子,咱们还有几百亩红梅基地和其他苗木呢!这么大一片苗木林子,照着形势发展,不出3年,我们村会成大IP。”被问到未来流量的变现时,他毫不低调地说,“千万级是有可能。”村民和游客,被这句话逗得哈哈大笑。

此时,风起,竹林也发出了“笑”声。人与青山,都对未来开始了憧憬。

(责编:王丽、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