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2022年度 陕西省考古成绩硕果累累

2023年01月12日14:33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西安1月12日电(孙挺)1月12日,陕西省文物局召开“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共发布包括蒋刘遗址、太平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等11项重要考古发现。

蒋刘仰韶文化遗址

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21年度发掘区域西侧继续开展蒋刘遗址考古工作,在全面揭露的基础上,发现了仰韶晚期环壕和墓地,另外还发现灰坑、陶窑、房址等遗迹100多座。蒋刘遗址考古工作是该院基本建设考古“片区制”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分析蒋刘仰韶聚落的功能区划奠定了重要基础;大型环壕和成人墓地是近年来仰韶考古特别是仰韶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为深入分析关中地区仰韶晚期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蒋刘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陕西地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考古收获。

蒋刘遗址环壕西南段剖面。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宝钛集团项目用地古代遗存

2022年,为配合宝钛集团工程建设,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项目所涉及区域的古代文化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仰韶文化时期遗迹28处,其中灰坑15座、房址9座、窑址2座、沟2条。根据出土器物判断遗迹时代均为仰韶晚期。

仰韶晚期地面式排房的发掘是关中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时代最早的排房建筑,宝钛项目夯土墙体大型排房的发掘是研究仰韶晚期宝鸡乃至关中地区房址的建造方式、环境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材料。

石峁遗址

2022年,发掘集中于皇城台顶西部,确认为一处石峁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墓地,命名为“皇城台墓地”。因周围存在现代坟园,暂不具备对墓地进行全面揭露条件,仅揭露墓地一角。目前已发现确认石峁文化时期墓葬19座,其中土圹墓14座,石棺墓5座,石墙多道。

遗址壁龛内一组彩绘陶器。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虽然发掘的皇城台墓地仅揭露出一角,但皇城台墓地发现的石峁文化墓葬规模更大,为目前所发现等级最高的石峁文化墓葬,确定为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成排墓葬及围绕墓葬所建的整齐石墙表明石峁文化的高等级墓葬已有成熟的规划意识和墓上标识性建筑,具有墓园的雏形。

太平遗址

太平遗址是斗门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发现的古遗址。自2021年3月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组成太平遗址联合考古队,对太平遗址开展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截至目前为止,已完成50余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累计发掘面积4600平方米。

太平遗址出土陶器组合

遗址内发现居住建筑形式多样。除2021年度发现的地面式方形建筑、“吕”字形半地穴建筑,圆形深穴式建筑外,2022年度新发现有使用土坯的窑洞式建筑,两个居室与一个院落的半地穴建筑组合,及一处可能与建筑相关的人工夯土台基等。太平遗址环壕-居址-墓葬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显示出,太平遗址是迄今为止在关中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龙山时代环壕聚落遗址,填补了关中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空白。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侧约1公里西头村,2018年—2022年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对该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发掘南头、鱼嘴坡、尖子、上庙、斜圳五个地点。经拉网式区域性系统调查,确认西头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泾河流域发现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发掘全景。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西头遗址为区域考古研究打开了新局面;该遗址构建起区域商周时期的年代序列,为探索周文化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新基点;遗址发现西周时期大型城址,为“豳”地历史及王畿地区统治方式研究拓展了新路径;西周时期大型围沟墓地及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为揭示区域人群变迁及社会演进提供了新证据,对泾河流域聚落演进与商周社会变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寻找文献所记载西周“豳师”提供了重要线索。

塔儿坡秦墓

塔儿坡秦墓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塔儿坡村东,是咸阳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地块,该项目发掘工作从2022年3月开始,截止2022年6月结束。共发掘古墓葬406座,其中战国晚期385座,汉代20座,唐代1座,窑址13座(汉代2座,唐代10座,明代1座),出土文物847件(组)。

塔儿坡秦墓发掘现场。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战国晚期墓葬从形制上可分为竖穴土圹墓(55座)和竖穴洞室墓(330座)两大类;汉代墓葬20座,出土文物364件(组)。本次发掘的战国墓群与东邻的95塔儿坡秦墓一墙之隔,墓葬形制、随葬品相近,两者应是战国晚期同一墓地。结合以往的发掘情况,进一步确认咸阳东郊是秦咸阳城的墓葬区。

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南北宽62、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余件。

秦兵马俑坑。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在俑的等级与军阵方面:明确了特殊俑的职能;初步搞清了军阵的排列规律。在车属遗迹方面:清理出笼箙等遗迹。并判定其为车配置装纳杂物之器,并非马槽。在武器装备方面:认为俑坑内的长兵器主要为铍与戟;短兵器分辨出两种青铜剑有等级上的区别;远射兵器,解决了檠木的使用问题;防护设备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指挥设备清理出鼓与鼓槌。

并且,在陶俑制法上发现了新突破,认为俑的双臂单独制作,待陶俑躯干完全作好并且二次覆细泥,细部雕饰包括铠甲已完成后才粘接双臂,搞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彩绘保护与文物修复也有了新的突破,截止目前已修复陶俑约140余件。

西咸新区十六国北朝墓地

北城村墓葬群位于空港新城城北杜街道北城村,距离咸阳国际机场4.5公里。2021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对位于空港新城城北杜街道的北城村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十六国北朝至唐代墓葬217座,围沟1处。考古表明,该墓群具有完整围沟、围沟内墓葬分布有序、排列整齐,有着明显的规划布局,应是一座大型独立墓园。围沟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3.5米,南北发掘长度256.5米(地块内已发掘部分)。

北城村墓群是一处具有完整围沟、围沟内墓葬分布有序、排列整齐,延续时间较长,但发现的陪葬品较少,都使其具有了强烈的独特性。是北朝时期墓葬考古发现中所罕见,对研究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演变、墓地规划设置和相关祭祀制度及该时期人群构成、民族交汇融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小雁塔西北角工地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至今已发现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外郭城第七横街、横穿朱雀大街的水渠及渠上5座桥梁基址、朱雀大街东侧水沟及其上与第七横街相通的2座桥梁基址、安仁坊西北墙角、角门及其外侧水渠上的砖砌涵洞遗址,还发现明清时期荐福寺西北角院墙、围沟及院外2处骨灰瘗埋遗迹。出土各类文物350余件,包括陶器、釉陶器、唐三彩、瓷器、铜器、铜钱、铁器及建筑构件等。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五桥并列遗址,是明清都城中轴线上设置五桥的滥觞,也是中国都城礼制文化起源、传承和发展的实物见证。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出土莲花纹瓦当。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唐严公贶墓

为配合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凤林北路东延伸段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发掘3座唐墓。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一方墓志,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本次发现的严公贶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不仅补充了缺载的严公贶生卒年份、仕宦经历等信息,完善了冯翊严氏家族谱系及其与河东柳氏的姻亲关系,也为研究柳公权书法艺术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清平堡遗址

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2022年清平堡遗址考古工作主要清理了城址南门和城外西侧护城墩区域,对城内开展了全面勘探工作。同时,对显应宫内部出土的彩绘泥塑、中心楼墙体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加固工作。

清平堡遗址彩绘泥塑。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通过2022年考古发掘工作,对清平堡遗址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保存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是军事和商贸二重的,在使用过程中,营堡内及周边发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022年度,陕西全年完成配合建设工程考古项目约1100余项,发掘古墓葬座、灰坑、房址等遗迹1万余处,遗址近6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约5万件(组),蒋刘仰韶大型环壕遗址、柳公权撰书墓志、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等重要发现使古代历史风貌重回大众视野,也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良好效果。

(责编:孙挺、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