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新时代的“延安颂”

本报记者 张权伟
2022年10月13日09:05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新时代的“延安颂”

  宝塔山巍巍挺立,令人肃然起敬。本报记者 陈宏江摄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这是流传于抗战时期的著名歌曲《延安颂》中的一段歌词,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于圣地延安的向往与歌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而今当我们再次来到这一片红色热土上,感受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仍然忍不住想要歌颂——

  这里依然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热土。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生活13年,培育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这里是黄土高原的“绿芯”。20余年风雨无阻,圣地人民用1077.5万亩绿色绘就延安的新底色。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圣地人民种出的“小苹果”成了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在延安,我们不仅是在重温历史,致敬当年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更是在憧憬未来,传颂新时代圣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红土地上的“传承者”

  枣园、杨家岭、清凉山、宝塔山、南泥湾……初秋微凉之际,记者穿行在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之称的延安市的大街小巷,总会被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革命纪念馆深深吸引。一件件革命文物讲述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红色故事,见证了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文物承载着历史。2021年5月13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将32件经过修复的革命文物移交延安革命纪念馆,其中包括谢子长使用过的眼镜、西北人民解放军一年辉煌战绩报、生产运动应战书等,包含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6件。

  延安革命纪念馆保管部主任任红说:“这次修复和以往有很大的差别,之前主要注重纸质文物的修复,这次有木制品和金属器物等。省文保院的多个修复团队,对文物进行了系统修复。”

  “党中央在延安战斗和生活的13个春秋里,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目前,延安市共有革命旧址445处,革命类纪念馆30座,馆藏革命文物43673件。”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介绍,多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文物已分46批修复1.64万余件。

  修复的同时,延安更注重的是如何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延安市大力实施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工程,通过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使革命文物真正“活”了起来,点亮人们心中的信仰灯塔。

  姬翔是延安市宝塔区南关小学六年级学生。2019年3月,他和其他44名小学生通过选拔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成为“小小讲解员”。3年来,每逢周末,他们都会来这里,为游客讲述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

  “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后,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如今,在纪念馆现场讲起这段历史时,姬翔总会赢得游客的阵阵掌声。

  “每年我们都会选拔优秀的少先队员加入讲解团,通过实地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讲解水平。”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冯晶介绍。

  自1992年以来,延安市持续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育活动,累计培养4.7万名“小小讲解员”,开展讲解活动10余万场次,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如今,来自延安各个学校的“小小讲解员”不断成长,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延安市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一张名片。

  黄土地上的“添绿人”

  一把铁锹、一个红袖章、一条狗,便勾勒出宋高阳过去20多年的护林生活。从黎明到黄昏,从春雨到冬雪,他和同事每天拿着铁锹在林间穿行。林间的风熟悉他的身影,山里的路记得他的脚印。

  1994年,22岁的宋高阳刚到黄龙县白马滩林场上班时,他的主要工作都与伐木有关。1998年,黄龙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宋高阳的工作发生了转变:在荒山上植树造林并保护好这些林木,成了他主要的工作职责。

  “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套着山,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满眼眼还是那黄土山……”曾经广为流传的信天游歌词,唱出了黄土高原的组成元素。

  现如今,“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20多年退耕还林,20多年绿色崛起,20多年城乡巨变,让贺敬之《回延安》里的美好诗句变成了现实。

  “退耕还林是陕西生态重建的关键一招。卫星图像上,在黄土高原的心脏地带,绿得最快的是延安,绿得最深的是延安,黄土高原的‘绿芯’在延安,‘延安绿’就是退耕还林的最高奖赏。”延安生态环境院士参事工作室专家刘广全说。

  截至2021年,延安市累计为1077.5万亩山川披上了绿装,完成退耕还林面积占陕西省的26.7%,森林覆盖率由33.5%增加到48.07%,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包括黄龙县在内的延安13个县(市、区)均被国家列为退耕还林示范县。

  “每年10月至来年6月,是林场最重要的护林防火季。这段时间是火灾高发期也是盗伐林木高发期。”宋高阳说,每年森林防火戒严期,他都会和队员开启“无休模式”。2016年到2018年的3个春节,他都是在林场过的。

  对于宋高阳而言,现在的森林是过去几十年老区人民精心培育和保护的成果。每当他在林间走累的时候,就会停下来看看山、看看树,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守护延安青山绿水的“初心”。

  “延安绿”中“飞天”红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延安苹果作为航天员的营养补给品第3次被送上太空。洛川县槐柏镇洼里村路红珍、王开林等果农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分享了延安苹果被送上太空的激动时刻。

  “想不到我们种的苹果能登上太空作为航天员的营养品。我内心的激动无法用语言表达。”有20多年务果经验的路红珍说,“在全国这么多的苹果品牌中,延安苹果能够被选中,说明延安苹果的品质是经得起考验的。”

  对于延安人来说,“飞天苹果”不仅是吃在口中的“甜蜜”,更是让他们致富的“幸福果”。如今,越来越多的延安群众开始种植苹果树、扩大苹果园种植面积。

  “延安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核心区,平均海拔1200米,黄土层厚、光照足、温差大、降雨量适中、环境质量优良,所产苹果品质过硬。”延安市气象局局长王维刚说。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过去10年来,延安苹果种植面积增加了85万亩,产量增加了120万吨,产值由86.3亿元增加到219.1亿元,增长了153.9%。2021年底,延安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331.7万亩,占全国的九分之一;产量400.5万吨,占陕西的三分之一,是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红色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之都”。

  “目前,苹果已成为对延安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我们将持续推进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狠抓技术管理,不断提高果品质量,让延安苹果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幸福果,真正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延安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说。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