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让更多劳动者端稳端牢手中“饭碗”

——陕西用心用情用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纪实

邓楠
2022年07月01日09:21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就业是民生之本,位居“六稳”“六保”工作之首。2022年以来,陕西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应对各类挑战,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实现就业供需匹配,精准精细优服务,订单、定向式培训帮助劳动者学“本领”稳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用心用情用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据陕西省人社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陕西城镇新增就业21.86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57.53%,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精心服务,问需问计解学生所盼

仲夏鸣蝉,岁月匆匆,又到一年毕业季。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一头系着国家社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6月24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在省委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挥好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作用,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扩容,拓展公益性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陕西作为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1.5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增幅及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

陕西科技大学家困生office办公技能培训。陕西科技大学供图

陕西科技大学家困生office办公技能培训。陕西科技大学供图

“实习让我更了解和热爱所学专业,看着我的设计被制作和生产出来,那种成就感久久难忘。”贾雨童是陕西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来自脱贫家庭的她,一直很担心未来就业问题。

谈起求职经历,贾雨童表示刚开始很迷茫,总认为所学专业非热门专业,肯定很难找到工作。同时,在职业规划上自己也比较看重于当下,很少考虑未来发展。

“以前参加招聘时,我特别看重工资待遇,很少考虑是否与专业对口。直到参加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和实地实习后,我才对未来职业有了更具体、细致地规划。”

大三那年,贾雨童通过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进入一家环保科技企业实习。实习期间,她经历了从研发设计到画图出稿再到车间生产等一系列工作流程,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

后来,学校根据贾雨童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意向,建立了帮扶清单,不仅安排就业指导老师定期答疑解惑,还通过学校就业基地向她推荐适合岗位。目前,贾雨童已经顺利与一家企业签约并从事专业对口工作。

这只是陕西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缩影。为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陕西开发政策性岗位9.5万个,及时发放企业招用毕业生扩岗补助、吸纳就业补贴;开展访企拓岗,高校书记校长走出去,推动市场化就业岗位供给;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增强求职技能;“云”端搭桥,以“直播带岗”形式促进供需匹配……政府部门牵头,高校、企业各方共同发力,全力推进2022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招聘会现场,学生们与招聘者积极交流。西安交通大学供图

招聘会现场,学生们与招聘者积极交流。西安交通大学供图

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省属国企稳就业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行动西安交大站”成功举办。招聘会上,学生们手持求职材料积极与招聘单位沟通交流,用人单位通过展现海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公司概况、人员需求等信息。

“我们主动邀约,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平台,为学生拓展就业岗位。”据西安交大就创中心主任郑旭红介绍,今年以来该校已邀请中建集团等236家重点单位开展线上专场宣讲会,提供岗位3.5万个;策划举办了16场线下双选会,吸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34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精准帮扶,通过人力资源直荐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帮助,累计推荐306人,大部分已经落实了单位。

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乌鲁木齐铁路局先后两次到该校招聘2022届毕业生,1200多名毕业生报名及参加企业宣讲,935人参加面试,461人成功签约。

“这些毕业生被分配到了乌鲁木齐局高铁基础设施段、通信段、车务段及哈密、阿勒泰、阿克苏等乌鲁木齐铁路局下属各站段一线岗位,将为新疆地区铁路事业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西铁院就业办人员表示。

在这个春归夏至之际,陕西各地、各高校招聘会、宣讲会及直播带岗等活动如火如荼地上演,为毕业生就业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

“截至目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陕西省人社厅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陕西将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加快信息衔接移交工作,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大学生和较长时间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工作台账,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专项服务,优先推荐岗位、优先组织见习、优先托底安置。同时,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确保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年底达到90%以上。

用心培训,授予就业“术”拓宽就业路

“家门口就能学技术,还获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再出门找工作,我就更有底气了。”今年46岁的何兆荣,是汉中市佛坪县岳坝镇女儿坝村一组村民,由于家中有年迈的老父亲需要照顾,致使他无法外出务工,除了务农外,他本人也没有什么增收技能。

作为脱贫户,何兆荣早已暗下决心,要学好“一技之长”,实现稳定收入。

图为老师(右一)为电焊工学员何兆荣(左一)1对1操作讲解。汉中市人社局供图

图为老师(右一)为电焊工学员何兆荣(左一)1对1操作讲解。汉中市人社局供图

今年2月下旬,佛坪县人社部门举办了助力乡村振兴电工、焊工技能培训班,何兆荣及全县59名参训学员在县劳动服务局登记信息后,一起到位于汉中市的陕西航空技师学院接受培训。

“有车来家门口接我们,还有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啊!”回忆起培训期间的点滴,何兆荣滔滔不绝,“我先前完全不了解焊工,培训老师耐心细致地教我理论知识,手把手地带着我进行实操,机会难得,我必须抓紧学习,认真学习。”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参加培训班,只是跨进了行业门槛,能学到多少本领,全靠自己的用心和努力。在经过为期两周培训后,何兆荣带着师傅的嘱托回到了家。

“回家后,我一边努力牢记理论知识,一边反复地在手机上进行答题训练和模拟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5月20日,何兆荣终于通过了焊工技能考试,获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

“现在,村子里谁要焊钢筋笼、钢筋网片,都会来找我,这也增加了我的额外收入。”何兆荣表示,技能培训不仅让自己学到了技术,带来了经济收入,还让自己在工作时能够更专业地操作,更高效安全地开展作业。

目前,何兆荣已经与陕西一家水电开发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从事焊工岗位,基本工资为3000元/月。

“脱贫户有手艺,有技能,就能找到稳定工作,就能有固定收入。”何兆荣由衷地说。

据汉中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汉中市共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22个,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其中,开展脱贫劳动力培训11711人次。截至6月14日,汉中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55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360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228人,5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家门口”的技能培训,让村民就业有“术”致富有“路”。放眼三秦大地,从乡村到城市,从课堂到厂房,面向各类群体的技能培训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凭借“一技之长”开启了新生活。

暖心政策,打出稳岗、扩就业“组合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作为当前就业的重中之重。

5月以来,陕西省接连印发《强化稳就业扩就业若干措施》、《支持稳就业扩就业六条新措施》的通知,提出包括“厅级领导分片包抓特困行业”“优先帮扶长期失业人员就业”“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发放技能提升补贴和留工培训补助”等措施,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以稳就业支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们将继续紧盯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严格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我省39条配套措施,坚决稳住就业基本盘。”6月15日,全国人社系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陕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光进表示,陕西将继续拓展公共岗位、基层岗位,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支持自谋职业、灵活就业,持续强化项目拉动、产业带动,不断扩大就业“蓄水池”。同时,在强化政策执行和服务的协同性、集成性、实效性等方面做实做细就业服务,通过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着力防范风险,兜住底线。

除了省级层面的政策保障外,陕西各地市也相继派发了支持稳就业、扩就业的“政策红包”。

西安市出台《扎实稳住经济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包括“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按规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城乡失业人员可在常住地、户籍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跟踪帮扶服务”等37项具体内容。

汉中市针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针对退役军人和残疾人,深化“权威推荐+自主选择”企业合作就业模式,共帮助232名退役军人和41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

政府部门综合施策、用人单位大力扩岗、各大高校精准服务、劳动者用心学本领提技能……在陕西,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但各地各部门拿出“真金白银”,推出“硬招”“实招”,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让全省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并列出4项重点工作,其中“下气力促进就业增收”排在首位。

安居乐业,自古就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最基本的界定。稳定且有保障的工作,不仅能够增强劳动者面对生活的勇气,还能提升他们照顾家人的底气。民生之事细如沙,就业优先是“最大民生”,陕西将在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上精准发力,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责编:邓楠、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