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个人信息“安全堤”筑得更牢(评论员观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置身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些场景中面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风险日益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一些APP声称看视频、玩游戏甚至走路都能赚钱,但用户想提现却难上加难,还容易泄露个人信息;新型不法软件图标透明、没有名称,在手机屏幕上十分隐蔽,不仅不停推送广告,还会收集并转卖用户隐私信息;在处理废旧手机和平板电脑时,一些回收者违规恢复原物主的个人信息和资料……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报道频频进入公众视野。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话题引发关注,正说明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容小视。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早已是社会共识。从相关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到拟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遏制数据使用乱象,再到要求相关企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近年来,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相关工作成效显著。去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安上了法律“安全锁”。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涵盖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电商法、网络安全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
如今,随着技术的演进、网络应用的迭代,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的角度来看,人们正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多样的信息使用场景。与之相应,非法采集、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和手段也更具欺骗性、迷惑性。这些都给监管和治理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仔细推究,造成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往往在于:前期未经同意擅自收集用户信息,或者过度索权、超限收集;后期对信息处理不当,甚至为了牟利出售信息。这启示我们,守护个人信息安全要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必须紧盯信息采集、储存、共享、披露等各环节,进行全链条管理。
筑牢信息安全边界,需要凝聚众力,相关部门、行业、平台和用户应共同作为。对于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监管部门应加强治理,及时予以惩处。对企业和平台而言,理应秉持“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原则,加强自查自律,谨守法律红线。作为用户,也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敢于善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方能织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网,尽可能减少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
个人信息保护任重道远,仍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务实举措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例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回收废旧手机等涉及个人隐私的电子产品时,回收经营者应当面清理用户个人信息,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户相关信息。又如,深圳发布并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对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行为给予重罚。这些尝试和努力,有益于在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值得参考借鉴。
个人信息保护成效关乎人民群众利益,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持续发力、攻坚克难,为个人信息安全筑牢堤坝,才能让人们安心遨游缤纷多彩的数字世界,也才能护航互联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1日 第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1释放“后全运”效能 推动全民健身高…
- 2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强化智慧融入…
- 3毕业旅行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4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量质齐升
- 5曲江交警大队:关注校车安全 关爱学…
- 6瀚海变通途 串起幸福路(经济聚焦)
- 7农发行咸阳市分行荣获2021年度金…
- 8陕西出台政策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 9“情景再现”让生态环保“紧”起来—…
- 10西安欢乐海岸·OCT1314摩天轮…
- 11节粮减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人民…
- 12农行陕西省分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13西藏航空西安运行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在…
- 14数智潮流 5G赋能 陕西移动智慧城…
- 15勇毅笃行 长风万里
- 16快来听歌看快板小品 瞧西安民警揭露…
- 17职业教育搭起成才“立交桥”(倾听·…
- 18摸清求职需求 推荐工作岗位(帮扶困…
- 19科技助力,文物“活起来”
- 20共建共享,让农民生活更美好(扎实稳…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