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陕西

绿色潼关的生态经济

本报记者 李妮
2022年05月10日09:48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绿色潼关的生态经济

黄河岸边的潼关,初夏时节绿意盎然。本报记者 李妮摄

  记者站在潼关县岳渎景区远眺,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在不远处交汇。山河壮美、满目皆绿。近年来,潼关县台塬沿线直观坡面植被得到有力恢复,绿化面积达2.3万亩,栽植苗木45万株,为陕西“东大门”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46.23%,义务植树45万株;2022年,下达营造林建设任务11.74万亩,高标准道路绿化美化70公里,林木育苗1000亩……在总面积只有5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3万人的潼关县,一串串数字勾勒出一条向“绿”而行之路。

  向“绿”而行

  4月29日,记者沿潼港引线蜿蜒而上,沿路绿意盎然,万木争荣。在潼关县港安路延伸段,潼关县城北区生态提升项目现场一派忙碌,道路沿线退化林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这片新的“城市绿肺”即将完工。

  2022年,潼关县紧紧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土绿化试点重点项目,大规模、全覆盖、高标准开展“台塬、沟坡、道路”等绿化造林工作,实施了以“保护母亲河共筑绿色梦”为主题的双桥河流域生态修复暨植树节大造林大绿化活动和“助推乡村振兴林业先行”的森林乡村美化提升行动等5大造林绿化主体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实施绿化美化,见缝插绿、覆土铺绿行动,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风景林。

  “2022年是潼关林业从‘浅绿’向‘深绿’挺进、推进林业生态空间治理、培植绿色低碳新动能的重要一年。潼关县林业人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任务落实落细,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潼关县林业局局长陈光明说。

  护“绿”为本

  在潼关县三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柳树、槐树等沿湿地分布,湿地巡护员周应战已在此工作了七八年。每天,他都会沿湿地周边巡查,发现有开荒、捕鸟等行为就及时处置,一趟下来得一个多小时。

  如今这里已修筑围栏10.5公里,设置大型宣传碑4块,建立巡护队伍1支,实现封闭式管理。

  潼关县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的工作原则,构建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好野生动植物,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

  每到秋冬季,潼关湿地就会呈现出一幅幅山水静好、飞鸟翔集的美丽生态画卷。

  三分造林,七分管林。潼关县林业部门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守住生态底线,千方百计筑牢林业资源防护网。

  潼关县全力推进林长制,从源头抓好各项生态资源管控工作,县、镇、村三级林长制度已经全面实施,设立县级林长5人,镇级林长53人,村级林长115人,生态资源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点“绿”成“金”

  潼关县不断提升生态资源综合效益,点“绿”成“金”,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依托当地生态优势,潼关县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引导林农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了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目标。

  据了解,潼关县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27个村(社区),每村选择两名困难群众作为护林员,组建护林员队伍,负责村子日常巡护,在保绿护绿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

  2021年潼关县发展以花椒新品种为主的经济林7075亩,年产干花椒8500吨,实现林业总产值4.5亿元;林麝驯养繁育取得新突破,存栏数达80只,同比增加20%,经济价值预估达800万元;积极落实退耕还林、公益林效益补偿等惠民惠农政策,累计为群众兑现资金360万元。同时,潼关县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科技下乡”活动,为林农释疑解惑,努力打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策服务的良好林业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的经营管理能力。

  今年,潼关县林业局紧盯“小切口”改革,在全县开展林下套种工作,将建成两个100亩以上以连翘、金银花为特色的经济林示范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引导群众进行林粮、林药间作及林下养殖;建成千亩花椒林改造示范基地,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强化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让林业绿色产业稳中向好。

  “潼关县林业局将重点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生态空间治理两大重点工作,实施好‘潼关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等,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推进县域环城绿化修复、沿线退化林修复、道路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逐步实现全域绿化无缝覆盖,全力推动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让潼关县‘绿色家底’更厚实。”潼关县委书记于娟侠说。

(责编:白鸽、王晴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