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陕西11项考古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年10月18日16:20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西安10月18日电(李志强)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正式发布,陕西有11项考古发现成功入选。

据了解,11项考古发现分别是新石器时代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两周时代的陕西宝鸡周原遗址、陕西西安丰镐遗址、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秦汉时代的陕西汉长安城遗址、陕西秦咸阳城遗址、陕西秦始皇陵;以及三国至隋唐时期的陕西法门寺遗址、陕西唐大明宫遗址。其中,6项考古发现位于西安市。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发现于1953年春季,1954年—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主持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7000年—6000年。半坡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聚落考古的先进理念大规模揭露的古代聚落遗址,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聚落考古的标杆,在世界考古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58年,国家在半坡遗址上建起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成为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该馆收藏各类文物18000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4000多件,化石标本300余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动物骨骼标本若干。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文物

姜寨遗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区,是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一处以仰韶文化遗存半坡类型为主的史前聚落遗址,距今约6700年,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我国二十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该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全面揭露聚落遗址,成为仰韶文化分期、仰韶文化聚落与社会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的典范。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出入文物

作为第一个在西安建都的都城遗址,丰镐遗址的聚落布局一直是考古工作的重心。1933年,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等在沣河沿岸开展第一次考古调查,开启了丰镐遗址考古的序幕,时至今日,考古工作历经了八十多年,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

仅以西周时期的遗存发现与研究成果而言,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初步确立丰镐遗址的区域分布范围,年代和性质;建立西周考古的分期断代标尺;确定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划分标准;发现大型宫殿基址与建筑区,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以井叔家族为代表的贵族墓地,多处青铜器窖藏等大批西周遗存,为全面掌握丰镐遗址地下遗存分布状况和聚落布局提供了大量材料。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

汉长安城作为西汉和新莽的都城,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经过65年考古探索,考古工作者基本搞清了汉长安城的平面形状和规模、城墙和城壕的结构、城门与城内大街的形制、城内外水系的分布,以及未央宫与长乐宫、桂宫、北宫的范围和布局、武库的位置和建筑配置、西北部手工业作坊的种类等。以南郊礼制建筑为代表,城郊的面貌也逐渐清晰起来。

“汉长安城遗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发掘和研究价值。”相关考古专家表示,“同时,汉长安城遗址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也具有展示、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现实作用。”

陕西秦始皇帝陵园的秦兵马俑坑

秦始皇帝陵园又名“丽山园”,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为宏大、埋葬最为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庞大陪葬体系的一部分,一号兵马俑坑于1974年发现,1979年建成保护大厅并对外开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在此后的考古发掘中,又在1976年相继发现了二、三号兵马俑坑。除了内涵丰富的陪葬坑,秦陵地宫中的水银模拟了秦帝国的版图,彰显出秦始皇“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的追求。

陕西唐大明宫遗址

隋唐都城长安城开创了整齐划一、秩序均衡的棋盘型都城模式,地处长安城东北的唐代三大宫城之一的大明宫,则是唐代使用时间最长的政治中心。

大明宫考古从1957年开始,分为三个阶段。1957年到1962年,通过勘探和局部发掘,有了非常重要的大明宫实测图。1963年到1994年,着重发掘调查某一个宫殿或单元建筑的遗址;1994年到现在,配合进行遗址保护、遗址展示以及遗址公园的建设。

依据60多年的大明宫考古资料基础,及考古测定的数千个定点定位的数据,大明宫得以整体保护下来,建成了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于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片来源:陕西省文物局汉唐网) 

(责编:李志强、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