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看陕西

办实事·地方策|把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 陕西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际问题

吴超 邹星
2021年08月11日08:35 |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小字号

“公司至今没结清我的养老保险费用,希望书记能帮我拿回公司拖欠我的费用……”4月27日,延安市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延安市某公司拖欠其养老保险未按时缴纳,费用合计15758.9元,希望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

接到留言后,有关部门及时展开核查。6月22日,延安市政府回复该网友,经相关部门协调,该公司将于近期内为其补缴养老保险。

这是今年以来陕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网友留言,政府及时办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搭建起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有效桥梁和纽带。

2021年上半年,网民给陕西省各级领导干部的留言量超过3万件,其中,超过2.6万件留言得到回复,回复量同比增长55.2%,在全国排名第3位,留言回复率达到87.4%。

“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4月,陕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党委结合实际确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围绕就业、教育、住房、政务服务等16个方面重点任务重点落实。

察民情,访民意,听民声。今年以来,三秦大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网络问政、实地调研等方式坚持深入一线,找准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数字绿卡”“鄠小法” 数字化为群众办事开启绿色通道

“公司近期在资金周转方面遇到困难,通过这个金融服务平台,很快获得200万元的贷款,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陕西某工程公司董事长胡先生说。

程序简单,贷款迅速,如此高的效率出乎了胡先生的意料:“本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注册申请,没想到很快就被评定为‘绿卡企业’,获得了贷款。”

为加大区企业信用金融服务平台保障力度,解决企业贷款难等问题,西安市雁塔区通过陕西省首个以“数字绿卡+政务快贷”为核心的信用金融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只需轻点鼠标,输入基本信息,“不见面”就能快速获得贷款,解决发展难题。

雁塔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自助服务区。人民网记者 吴超摄

该平台以陕西省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为基础,通过第三方征信机构,采用智能评价模型,对企业进行多维度全景画像,为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等级信用档案,并生成企业的“数字绿卡”。获得“数字绿卡”的企业可享受政策倾斜、融资倾斜和服务倾斜。线上依据“数字绿卡”,推出 “政务快贷”,真正实现企业贷款“零抵押、零材料、零见面、零跑腿”。

“该平台自2021年3月15日正式上线以来,访问量达万余人次,截至目前累计成交117笔,目前19笔正在对接,发布融资需求3.45亿元,成交金额1.72亿元。”西安市雁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丁雅玲介绍。

“通过此次贷款融资,我切身感受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金融机构服务意识的提升,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扶持下,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一定会不断做大做强。”胡先生说。

“不请律师也能打官司”。在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机器人“鄠小法”解决了不少群众的诉讼难题。

“太感谢你们了,教我学会使用诉讼服务机器人,让我不请律师也能打官司!”近日,林女士来到鄠邑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智能化”的答疑解惑,让林女士的整个诉讼过程倍感轻松。

这台诉讼服务机器人叫“鄠小法”,是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为了方便群众诉讼,着力解决百姓难题的一款能听会说、能思考会判断的智能机器。当事人只需语音互动或用手指轻轻一点,即可查询相关内容,享受到高效、便捷的自助信息化诉讼服务。

“鄠小法”上岗以后,通过创新服务渠道入口、提供多元化便捷司法服务,把当事人向线上渠道分流,不仅节省了当事人的宝贵时间,减轻群众诉累,还有效缓解了诉讼服务大厅的工作压力、提升法院工作效率。

工作人员教当事人使用“鄠小法”诉讼服务机器人。鄠邑区综合办公室供图

今年以来,西安市在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方面持续发力:西安市法院推行“线上一站式”诉讼服务,利用“陕西移动微法院”开通跨域立案;西安市司法局打造“城内半小时、城外一小时”法律服务圈;西安市人社局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做优线上“打包办”服务……政务服务已逐渐驶上数字化“快车道”。

据了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西安市以“为群众办的实事多不多、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史学得好不好”的检验标准,在“谋事”“办事”“成事”上下功夫,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截至目前,西安市917个项目清单中,已完成357个,完成率达39%;各级党员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6953件,其中处级以上干部办理1239件;各单位共建立健全各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843条。

纾民困 暖民心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是检察院吗?我是汉台区某火锅店员工,我们十几名员工在他们火锅店干了小半年,一分钱都没有拿到…….”6月1日,汉中市汉台检察院第四检察部526办公室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电话那头申请人杨某的声音充满了无助与急切。

6月1日下午,杨某等人手持数十份申请书、欠条、涉案单位营业执照等证据材料到检察院申请法律监督。汉台区人民检察院供图

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杨某等人就职于汉台区某鱼火锅店,该火锅店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自2021年以来一直拖欠员工工资,人数多达17人。2021年年初至今,十多名申请人多次向对方索要欠款被各种敷衍一拖再拖。失望之下他们向检察院进行法律咨询请求法律援助,希望通过检察院民事支持起诉要回工资。

办案检察官在了解情况后,一方面耐心解说并安抚十多名申请人的激动情绪,为他们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该院第四检察部会同该院法警大队、区劳动局等多部门前往涉案单位进行检查,调取并固定相关证据材料。

工作人员前往涉案单位进行检查,调取证据。汉台区人民检察院供图

解开“法结”,先要解开“心结”。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办案检察官结合现有证据,通知涉案单位负责人到院接受询问。在释法说理过程中,对其积极开导,讲明若能在检察院受理审查阶段及时化解并兑付工资,采取和解方式终结审查该案,便不再支持起诉;同时,告知其若拒绝支付工资则可能涉嫌相关犯罪,以督促涉案单位尽快拟定和解兑付协议。

火锅店员工获得工资欠款后的收条。汉台区人民检察院供图

6月11日,十多名农民工齐聚汉台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在办案检察官督促、见证和监督下,该火锅店负责人最终以微信转账方式向12名员工兑付了共计约11万元的工资欠款。从受案审查到实质性化解矛盾,用时仅11天。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像这样为民办实事的场景在陕西各地时刻都在“上演”。

“来自大山的蜂蜜还就是好吃,给我来两瓶,有第一书记代言我们放心,这个金丝皇菊也给我来上两盒……”5月8日,在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阳光社区销售现场,不到一个小时,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镇小寺庄村第一书记白庆安所带的5款当地农副产品被一抢而空,许多买不到的社区居民纷纷开启“现场预订”模式,现场掀起了黄龙生态农产品购买热。

这是今年白庆安第二次带着农副产品来西安,销售场面依然火爆,小山村的“山珍”正悄然走红西安。

“代言销售村民农副产品是我们村今年为民办实事的承诺。从今年4月份我们就主动联系云锐智慧社区平台,就是想把当地老百姓手中的优质农副产品卖出好价钱。现在的销售额有32000余元,极大地增加了我们为民办实事的信心。”白庆安说。

据悉,黄龙县专门印发了《黄龙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各级聚焦主责主业,纷纷承诺践诺。截至目前,黄龙县已完成承诺事项5000余件,办实事2700余件。

难题解决了,各级党组织和群众联系进一步加深。“有困难,找党员;有困难,找政府。”在基层采访中,有更多的群众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

力促“办成事” “需求”清单解决群众烦心事

前几天,家住宝鸡市凤县坪坎镇的张先生,在为母亲办理大病二次救助时,因忘记带低保证,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进行系统受理。当他一筹莫展时,工作人员指引他去“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寻求帮助,该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核实低保信息,问题很快解决。事后,张先生感慨地说:“窗口虽小,解决的却是我的大事!”

宝鸡凤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凤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凤县政务服务中心创新设立的一项便民服务,安排专人负责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摸清实情、对症开方,聚焦群众“要什么”,建立“需求”清单,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前提,也是解决群众需求的基础。

对此,凤县畅通各种渠道,在电视、网站、手机APP等,开设“你有需求给我说”“倾听您的声音”专栏,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公开征集民意诉求。截至目前,全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49条,同时,凤县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优化营商环境等办实事、解难题,科级以上领导承诺事项现已办结239件。

不仅仅是凤县,在榆林神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也成为帮企业和群众解决急难问题的重要渠道。

针对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来回跑、多头跑”的顽疾,以及因为历史原因、社会变化等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各种“疑难杂症”,神木市多部门联合开辟专门处理渠道,倒逼审批部门和窗口单位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升办事效率,最大限度为群众解决难题、提供便利。

神木市民贺女士在办理公司注册业务时,误将公司名称中的“媒”字填写为“煤”,在营业执照打印出来之后才发现该问题。几经周折,贺女士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出想尽快办理名称变更的诉求,在窗口人员的协调帮助下,仅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业务办理。

高女士是原神木玻璃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在政务大厅办理医保业务时,窗口人员表示需提供当时分配进厂文件方可办理。但该玻璃厂已注销多年,相关手续无从找起。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高女士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立即对接神木市人社局,最终在劳动服务中心找到她的档案,并为其开具了工作证明,医保手续于第二日顺利办结 。

“我们通过及时登记办事企业和群众反映事项,深入被反映窗口调查核实、协调联络,对因不符合相关法律或政策‘办不了’的事项,及时向办事企业和群众耐心细致地解释疏导;对缺少材料或证明等‘很难办’的,及时与窗口沟通对接,通过‘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等办法,力求反映事项得到最优解决;对推诿扯皮、故意刁难或不作为等‘不给办’的,坚决予以处理。”神木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该窗口共受理各类反映件43件,其中实际解决15件,因不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办不了”的23件,按正常处理投诉流程开展调查研究5件。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三秦大地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仍在持续深入开展,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在有效持续提升。 

(责编:邹星、吴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