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陕西频道

新征程 新作为

革命老区画出党员群众同心圆

——铜川市耀州区以党旗领航构建服务群众新模式

赵杨博
2021年08月06日08:36 | 来源:陕西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革命老区画出党员群众同心圆

  一方红色热土,接续奋斗火种,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这就是当下的革命老区铜川市耀州区。

  耀州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殷殷嘱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充分运用照金红色资源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砥砺初心、淬炼灵魂的同时,深入开展“党旗领航勇赶超”活动,不断强化服务宗旨,坚持领导带头、代表引领、党员实干、考评推动四力齐发,构建起系统化、制度化、实效化的服务群众新模式,让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驻村夜话”,党员干部当群众的“勤务员”

  提起5月18日耀州区委书记来村上“驻村夜话”,与大伙儿围坐一圈,现场办公解难题,照金镇北梁村陈家坡组村民卢小利至今记忆犹新:“书记说有啥困难一定要提出来,我告诉书记房子有裂缝,漏水又掉皮,很不安全。他当场协调,第二天就有专业人员上门技术检测,收拾裂缝,并建议我再观察一段时间,有问题再及时反映。”

  一场“驻村夜话”不仅为民排忧解难,更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

  北梁村党支部书记杜新龙说:“我当时也在现场,区委书记对群众提出的停车场车位少、道路设施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现场交办。领导干部下基层,拉家常,发现问题,正儿八经解决问题,接地气!发展过程中矛盾不可避免,像这样的会经常开着,矛盾化解了,群众的心也更亮堂了。”

  区委常委“驻村夜话”是耀州区着力打造的特色党建品牌,也是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载体,其实质是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耀州区委出台《区委常委“驻村夜话”工作制度》,要求区委常委每个月至少利用1天时间深入包抓镇村,特别是偏远村、重点村,每次走访群众3至5户,做政策宣传员、信息收集员、问题调处员、致富指导员,三级合力办实事。

  区委常委“驻村夜话”发现的问题每月集中交办一次,解决问题情况每月定期反馈一次,交办事项每月跟进督办一次。同时,区委每半年印发一期“驻村夜话”专报,对各个区委常委解难题、办实事情况予以通报。近年来,区委常委通过“驻村夜话”累计为镇村办实事800余件。

  党建引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建议给管理不好的群众做管理指导,进一步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保住咱们水峪的品牌;像其他产业,如樱桃、花卉等,也是发展方向。”

  “村民之间有矛盾了,会在微信群里乱发。村群需要整顿,有问题及时汇报,真正形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

  ……

  这是锦阳路街道水峪村党总支书记杨春平办公桌上的一份意见清单。

  过去,水峪村党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群众不认可。近年来,水峪村优化党员队伍,建强村党支部。党建领航下,村上发展苹果产业、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等,使村民收入从不足千元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19620元,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彻底改变了村子脏乱差面貌。

  不过,令杨春平最为关注的是:随着几个村子合并,水峪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如何推动3个党支部劲往一处使,补齐发展短板,迈向乡村振兴?

  于是,今年6月23日,水峪村党总支组织50多名党员找问题、提建议,共谋发展,80多岁的老党员也全程参与。最终,村党总支整理了18条建议,正逐条落实。

  锦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超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就能凝心聚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小镇,建设美丽宜居锦阳。”

  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村庄的“车头”。北梁村在村“两委”换届中,配强村级班子,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2岁,最小的28岁。村上推行每名支部委员联系2到3名困难老党员,年轻党员结合居住地包片联系服务3到5名困难群众,党支部为38名党员户门前制作“共产党员户”承诺牌,为19名无职党员设立了矛盾调处、环卫监督等5类岗位,为党员服务搭平台。同时,村上推行村“两委”与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讨论研究,极大凝聚了乡村治理向心力。

  共建共享,彰显社区治理民生温度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近年来,耀州区着力打造“融入型”党建品牌、“志愿型”服务品牌、“邻里型”文化品牌,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东站社区是耀州区回族群众聚居较多的社区。社区党总支精心打造“回汉一家亲”服务品牌,在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怀勇的倡导下,社区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结对子”,先后为24户困难回族群众办了低保,为11户住房困难回族群众申请了廉租房补贴,帮助13名回族群众实现了再就业。在得知辖区群众满杰家庭困难情况后,社区“两委”干部积极帮扶,在满杰的父亲因病过世后,又积极联系清真寺管委会帮助安葬了其父。

  一本工作笔记随手记录,一个微信群实时联系……这些已成为解放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莎和各片区网格员每天上班的“必选曲目”。通过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解放社区在调解工作中推出“三三调解制”。这些网格员植根基层、来自群众,熟悉社情民意,可有力打通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邻德社区的“流动小喇叭”志愿者服务队,天宝滩社区24小时“不打烊”的党建移动阵地……一个个平台搭建起来,唤起社区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打造社区大家庭。

(责编:吴超、邓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