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傍身 成就多彩人生

本报记者 孟珂 见习记者 付玉玮

2021年06月29日09:20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一技傍身 成就多彩人生

在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张波正在进行精细木工项目的训练。他是入选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的十四名陕西选手之一。

在西安航天技工学校实训区,学生们正在学习数控车编程实训加工课程。

在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贾国波正在进行建筑信息建模项目的训练。他是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的14名陕西选手之一。

拥有一技之长让更多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舞台。图为法士特集团西安高新厂区的技能劳动者。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 孟珂摄

10年前,董明明不会想到,他参与生产的产品竟能翱翔太空。

从“嫦娥四号”到“天问一号”,“大国重器”九天揽月、探路火星的漫漫征途离不开强劲可靠的动力保障。贡献液体动力的发动机中,就有董明明参与生产的零部件。

董明明今年29岁,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的一名装配钳工。

10年间,从初中毕业走上社会打工,到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技工院校学生,再到参与“大国重器”制造的技能人才,董明明因为一技之长有了立身之本,更找到了人生方向。

就业率超96%

技校生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6月23日20时许,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阀门车间,董明明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工作很充实,每天都有奔头。”这个来自周至县农村的男孩,眼神中充满坚毅。

10年前,董明明还是广东某电子配件厂里的一名初级工人。他感到有些迷茫:流水线上简单重复的劳动似乎不是长久之计,人生还有其他可能吗?

思忖再三,董明明决定学一门技能。经人推荐,他来到西安航天技工学校,选择了钳工专业。

“钳工专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专业,大部分是手工操作,非常考验动手能力。”董明明说。在西安航天技工学校的日子,他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刻苦训练实操技能。毕业后,他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录用。

走上工作岗位,董明明抓紧一切机会提高技能水平。向身边的技能大师请教,加入工厂的技能协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经过不懈努力,短短几年,他已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董明明的故事并非个例。“西安航天技工学校成立于1978年,近年来已为社会输送1.5万余名技能人才。”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余竟荣介绍。

在西安海棠技师学院,17岁的郭诗儒刚刚开始一段追梦之旅。

这个来自山西长治的女孩,去年从高中休学进入西安海棠技师学院,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因为基础薄弱,高中时学得特别吃力,就想学一门技能。”郭诗儒说,在不断的学习中,她喜欢上了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也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学校的毕业生们出路都不错,有的在陕西,有的去了省外,收入也很可观。去年还有学姐代表陕西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和其他省份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我希望自己扎扎实实学好技能,未来发光发热。”郭诗儒说。

数据显示,我省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多轴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和维护、建筑信息建模、美容美发、健康和社会照护、烘焙……从高端装备制造到生活服务,年轻的技能劳动者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找到了人生坐标。

高就业率换不来吸引力

技能成才风尚仍待形成

从就业数据来看,技工院校学生找工作较为容易。采访中,一些技工院校的负责人也提到,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保持良好的互动,学生还没毕业时,就被一些企业“预订”了。

那么,技工院校对大家的吸引力如何?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我省技工院校普遍存在招生困难的情况。西安海棠技师学院院长董笑予提到,曾有企业提出希望和学校合办物流班,但最终因为招不到足够多的学生,只能放弃这个计划。

高就业率换不来吸引力,原因何在?

一位技工院校招生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而言学生和家长对技工院校认可度不高,对技工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所作贡献了解不多,导致在升学选择上存在一些思想误区。

面对记者“为什么选择技工院校”的问题,接受采访的学生们大多都会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是因为中考落榜。主动选择进入技工院校的人中,有的是考虑到家庭贫困,上技校能够享受补助,能够尽早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由于学历较低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力,希望掌握一门技能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

这种无奈,从一些学生对于未来的规划中也可见一斑。一些学生在采访中提到“技能要有,学历也要有”,不打算毕业后直接工作,还是希望能够读大专,甚至通过专升本的方式拿到本科学历。这种心态的背后,其实是对于能否凭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的怀疑和担忧。

今年2月,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介绍就业形势时指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也就是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2个岗位在等着他。西安建筑工程技师学院教师贾鑫曾在建筑行业工作多年,对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状况深有体会。他回忆,为了某工种的高技能人才,他所在的项目团队曾在全国各地给出高薪苦苦寻找。

但与此同时,技能劳动者的个人发展仍然存在渠道较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回应当前劳动力市场“技工荒”的主要原因时曾提到,“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相比,技能人才待遇不高,获得感不强”“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培养动力不足”。

“学历和技能所对应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只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并无高低之分。”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韩晓琴说,“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风尚有待进一步形成。”

建设“技能陕西”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020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举行,被形容为我国前所未有的职业技能“超级大赛”。

2021年,人社部出台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带来涨薪利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这是该法自1996年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

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空间,政策不断发力,改革不断破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技能人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技工教育,该走向何方?

“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迫切需要技能人才支撑。当前,陕西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24.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28.4%,技能人才不足的矛盾突出,难以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省人社厅厅长张光进说,我省将建设“技能陕西”,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完善顶层设计。我省将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强化就业导向,致力于通过技能培训让无业者有业可就、有业者技能提升、从业者收入增加。

将技工院校打造成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着眼解决培训不规范、层次不高、专业工种与当地产业不匹配等问题,我省将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工程,培育一批优质技工院校和特色专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全省建设10所旗舰技工院校、40所省级标准化技工院校,并聚焦支柱产业与重点项目,培育10类重点专业群和5类特色专业群共50个重点专业。

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我省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将评价主体由政府改为企业、技工院校和社会培训组织,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深入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政策,推动职称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等制度有效衔接;指导企业完善工资分配制度,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导向,提高技能人才收入。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我们希望通过建设‘技能陕西’,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创造高品质生活迈向新水平、实现高效能治理新提升提供保障,也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张光进说。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