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迎正在创作作品《富贵吉祥 和谐共鸣》。
李春迎石刻作品。
李春迎创作的关于疫情防控的石板画作品。
石板画是李春迎的一生所爱。
凭借着对石板画的热爱,李春迎不断自学创新,成为延长石板画非遗传承人,获得首届“延安工匠”称号。
4月26日,记者在延长县安沟镇瓦石头村见到李春迎时,他正在为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创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题材的石板画。
在家中,李春迎有一间存放作品的展室,《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图》《疫情防控图》《十二生肖图》……各类题材的作品琳琅满目,彰显着延长石板画独特的魅力。
以热爱前行
延长石板画是一种石雕工艺品,2008年11月,被列入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延长县文化馆馆长杨妮介绍:“延长石板画历史悠久,继承了东汉画像石的雕刻风格。东汉时期,陕北地区涌现出大批富甲一方的豪门大户,他们竞相营造墓室,厚葬成风。当时的石匠艺人便以当地常见的石板为雕刻材料,参与墓葬画像石的刻制工作。后来,这种技艺便一代代传了下来。”
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原本发端于墓葬画像石的石刻技法已应用到生活器物及装饰用品上,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延长县,很多石刻艺人都会制作石板画,李春迎就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李春迎,是瓦石头村的一名农民。上小学时他就开始用铅笔练习绘画。“当时完全是自学,看着别人的画,‘照猫画虎’。”李春迎笑着说。
“石板画很考验绘画功底,只有绘画功底好,才能做好石板画。”几十年来,李春迎随时随地收集素材,并将素材收录到自己的绘画本中。
“提起笔儿来作画,努力用心作好画。”在一本已经泛黄的绘画本上,李春迎在扉页写下这句话,这也是他多年来坚持创作的真实写照。
李春迎的岳父王巨祥是一名石匠。年轻的时候,得益于岳父的指导,李春迎完成了从绘画到创作石板画的转变,走上了石板画的创作道路。
“一开始做一些小件石刻作品,如捣蒜钵钵、笔筒。这些物件实用性强,群众的需求量大,让我觉得靠着这门手艺能贴补家用。”李春迎说。
自此,李春迎开始一心钻研石板画,技艺也愈发精进。
采访过程中,李春迎现场展示了石板画制作技巧。
李春迎先是选了一块约20厘米见方、表面涂了黑墨的石板,然后用方尺在石板上勾勒出正方形的轮廓,再用铅笔在正方形内作画。
该画些什么呢?沉思片刻,李春迎将目光投向了院子里的鸡群。唰唰唰……有了思路的李春迎,快速地挥动着手中的铅笔,不一会儿,一幅小鸡啄米图就隐隐约约浮现在石板上。
构图完成,接下来是最关键的步骤。
只见李春迎右手拿刻刀,左手大拇指用力抵住刻刀,小心翼翼地刻画着每一根线条。“石板硬度大,在这上面刻画,就怕刻偏了。一笔刻错,那整块石板就可能报废,所以要特别小心。”
不到半个小时,石板画就制作完成,画面中有山水花鸟、云朵草地、觅食的鸡群……李春迎为这幅作品取名《富贵吉祥 和谐共鸣》。
为作品起名是李春迎极为重视的事情。“一件好的作品,名字就是眼睛。”李春迎说。
这些年,李春迎之所以能坚持创作,离不开妻子王志芬的支持。“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琢磨这些东西,我一直支持他,平时在农活上我尽量多干一些。他作石板画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也会打下手,帮忙打磨石板。”王志芬说。
夫妻相携创佳作,热爱可抵岁月长。近年来,李春迎精品频出,《十二生肖图》《春耕图》《八仙过海图》等石板画作品被多家艺术馆和文化馆收藏。
把岁月铭刻
延长石板画题材多样,内涵丰富。题材主要表现延长当地的民俗风情、神话故事以及农耕生活等。
老艺人董养清是延长石板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呈现了丰富的石板画传统题材。
在吸纳众多石板画老艺人的传统题材后,李春迎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丰富了石板画题材,摸索出了“记录历史,铭刻岁月”的创作理念。
在李春迎的作品展室里,有一幅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绘画作品《家有山羊,致富路长》,画面展示了一名贫困群众通过养殖山羊走上致富道路的场景。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李春迎创作了一批带有吉祥物五福娃和奥运五环元素的石刻笔筒。笔筒画面栩栩如生,广受好评。
2013年,延安市多地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李春迎创作了一批反映灾后重建、危房改造等画面的作品。
……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李春迎根据村口防疫工作等创作了3件反映抗疫情形的石板画作品,画面生动形象,再现了干群团结一心抗疫的感人场景。
“今天发生的事就是明天的历史,我觉得艺术创作必须关照现实,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记录最平凡的奋斗。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李春迎坚定地说。
在李春迎的诸多作品中,《百年辉煌》尤为引人注目。
这是李春迎今年4月初构思并完成的作品。画面元素丰富,左下方是嘉兴南湖红船,中间是天安门广场,右侧是延安中共七大会址以及宝塔山、太阳等元素。南湖红船与宝塔山遥遥相望,连接两地的山间,隐约可见奔赴延安的革命青年的身影。
“这是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主题石板画,以此来呈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以及最终夺取革命胜利过程中遭遇的艰难困苦。”李春迎激动地说,“我们的党就像太阳,光芒万丈,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这件作品是李春迎的得意之作。“这些元素和想法都是我平时看‘新闻联播’积累的。”李春迎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浓缩在这几个具体的象征物上,方寸之间,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安沟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
石碾是李春迎比较喜欢刻画的物件,其中一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作品异常醒目,磨盘上有他用小篆写的对祖国生日的祝福。
谈及创作灵感,李春迎对记者说:“你不觉得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吗?”
让记忆永存
非遗传承,创新是关键。
近年来,延长县文化馆成立石板画研习小组,协助石板画艺人在技法和题材上进行创新。
在石板画上雕刻小篆字体,将水墨画的绘画手法引入石板画,融入主旋律元素……这些,都是李春迎的创新之举。
李春迎今年58岁,苹果园里的农活也快干不动了,他想着少务些果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石板画的创作和传承中来。
“土窑洞、窑洞门窗上的装饰、以前务农用的农具、老艺人们讲的故事……每当我拿起画笔和刻刀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些有年代感的物件和故事,我一定要将它们记录下来。”李春迎说。
如何将内心的想法通过石板画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是李春迎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看电视、看书、找老艺人学习……李春迎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知识、提升自己。“思想空洞了,刻出的作品也就没了灵魂。”李春迎说。
在李春迎家里的炕头,常年摆放着一沓稿纸,这是李春迎平时创作构思出来的绘画底稿,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来琢磨:“这件作品还有没有瑕疵?”“下次应该如何改进?”“这个元素是不是可以用到其他画面上?”……
创作上给力,传承上也要发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非遗项目,石板画本身就是一种记忆。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不光要创新呈现方式,通过石板画让记忆永存,也有责任让石板画这一技艺永存。”李春迎说。
在延长县文化馆的组织下,李春迎多次进校园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石板硬度高,我们便用砖块和瓦片代替它,让孩子们体验雕刻的乐趣,给孩子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李春迎说。
“只有当年轻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才能让非遗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非遗传承也才能迸发生机活力。”延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常胜军说。
此外,延长县文化馆在安沟镇政府设立石板画非遗传习所,李春迎通过传习所培训石板画爱好者300余人,通过大型的展览展示活动以及延长县文化馆组织的相关活动培训学员500余人。
延长县文化馆还积极对接省内艺术高校,探索将延长石板画简朴大方、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应用到茶盘等家居装饰上,进一步拓宽延长石板画的传承发展道路。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延长石板画的传承工作,计划建立5所非遗传习所,培训传承人50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传承队伍,进一步扩大延长石板画的影响力。”杨妮说。
“现在我内心的创作灵感就像山间的泉水一样,不由得喷涌而出。”李春迎说,“今后,我将借助非遗传习所,将技艺传承下去,把记忆留存下来。”
记者手记
唯有热爱 可抵永恒
陈宏江
李春迎与“石头”颇为有缘。
李春迎家在一条山沟里,那里叫瓦石头村。
李春迎喜欢绘画,后来痴迷石刻和石板画。
李春迎热爱石板画,他想用石板画把他前半生中的美好镌刻。
多年来,李春迎以务农为生,家里并不宽裕,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石板画。
“一点儿这样的念头都没有过吗?”我问他。
“从来没有。”他语气坚定地说。
10年前,李春迎患病,生活拮据。一位朋友为他争取到1万元盖猪舍,让他养猪致富。他说:“能不能用这笔钱给我建一间石板画展室。”
展室建成了。
现在,展室里摆放着题材各异的石板画:《八仙过海图》《十二生肖图》《脱贫攻坚奔小康图》……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新时代,李春迎觉得,他的创作欲望正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靠着发展苹果产业,李春迎家也富起来了。
李春迎家养了一群鸡和一条狗,这些都成了石板上灵动的生物,连同他的热爱,跃然画中。
李春迎自学小篆,颇有心得,石板画中也多有选用。石板与小篆结合,让人有种历史的穿越感。不禁想起张韶涵《梦里花》的歌词:“穿越千年的石板画,刻画着永恒的天堂。”
以石板画之名,伴着热爱,直抵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