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高龄的离休监狱人民警察史友。麦文雄/摄
“战争年代,他随部队南征北战,是多次立下战功受过表彰的革命英雄。”“改革开放时期参加工作,他是和我们年轻人打成一片、任劳任怨的史叔。”“离休以后,史老不忘初心,多次交纳特殊党费了却回报党恩的夙愿”……近日,几位曾经在陕西省华山监狱工作战斗过的监狱人民警察回到故地,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望他们的朋友史友,一位今年91岁,有着73年党龄的离休干部。
艰苦而平凡的日子历练品格
史友的家在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华山监狱家属区里一栋家属楼的一楼,房子里的家具年代感十足,老电视、老椅子都被留了下来,和自己孩子年纪一般大的箱子里满满当当装着史友看过的书籍和获得的荣誉,写字桌上摆放的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史友经历过的艰苦岁月。
史友留存多年的老箱子里,装着荣誉勋章、读过的名著和老照片。 麦文雄/摄
1930年12月,史友出生在河南省博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13岁因家庭贫困,迫于无奈父亲把他卖到山西长子县一户姓崔的老汉为子。不久,崔老汉病故,为了讨口饭吃,史友便靠帮人打短工谋生,饱尝生活的艰辛。
1947年2月,17岁的史友在长子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集训,分配到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二旅三十团二营六连机枪班正式成为了一名战士。1947年9月,史友在镇安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我就下定决心,永远忠于党,听党话,跟党走,终生信仰共产主义,愿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史友告诉记者。
扛起枪杆开始革命生涯,史友顶着枪淋弹雨随队伍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攻打山西运城盐池、解放陕南山阳、商南、旬阳、平利、白河、镇安大坪、安康牛蹄岭、湖北郧阳等战斗,多次立下战功受到表彰,被军区选为一等工作模范。
“1947年10月份,在镇安县的大坪,米粮川小河口北山上,我们连本来原定在山上休息,没有战斗任务,待到天快黑时候,我们往山下走突然间四周全是敌人,接着敌人就向我们猛烈射击,我们很快利用地愣地坎地形,进行猛烈还击,因敌人也摸不清我们的情况,天也黑了,敌人就退走了。我们撤下山底,顺川道走了几里地,住在一个村子里,当我晚上打开背包时,发现背包上捆的油纸伞把,被子弹窜了一个大洞,洞离我的脑袋还不到半尺远。”回忆起参与战争时自己与死亡擦肩、战友在自己身边倒下的一幕幕,史友至今仍印象深刻。
“我活到了现在,能亲身感受国家在各方面取得的发展,但是有多少战友都没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我怀念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牺牲在这块大地上的干部战士。”史友动情的说。
“我是经历过旧社会的人,新社会实现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大部分老百姓过上了不缺吃穿的日子,这得益于党的好政策。2020年伟大的脱贫攻坚战斗收官,考虑到我年龄大了,又身患多种疾病,走也走不动,听也听不见怎办?只有在精神上支持党,经济上帮助党才是正道。”2019年12月31日,史友向党缴纳10000元特殊党费。
平凡而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传递品质
“史老对于我,是工作中的老师,生活中的长者。”聊起曾经一起共事时史友对自己的诸多帮助,原华山监狱计划财务科科长单涛满是感激。
曾与史友一起共事的原华山监狱计划财务科科长单涛与华山监狱领导看望史友。 麦文雄/摄
1957年3月,史友从部队转业后,先后在陕西省公安厅劳改局,马栏农场工作,随后又在耀县、华山监狱工作,直到1990年光荣离休。在监狱系统从事财务工作三十多年,史友经手的钱数以亿计,却从未沾过公家一分钱,在同事中留下了做的账目和为人一样一清二白的好名声。
“刚通过社会招聘进入财务科时,我和单位里许多不到20岁的年轻人对会计基础还一无所知,干工作要从打算盘开始学起。史叔就扮演了老师的角色,告诉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还经常鼓励我们年轻人。”单涛告诉记者,工作中的史友任劳任怨,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负责的报表工作,经常主动加班,而第二天,史友又来的最早,把科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平时生活中的史叔是平易近人的,以前老和我们一群年轻人一块儿聊天散步,其实史叔的孩子年纪都比我们大。但他很少和我们提起他曾经打过多少仗、立过什么战功。聊起过去,史叔提起最多的是儿时家里的艰苦、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对党的敬仰。”单涛回忆道。
对于史友财务科的徒弟门莲萍,对自己师傅印象最深的还是师傅曾经拾金不昧的高风亮节。
1985夏天,史友所在财务科的出纳员王荣鸽在整理货款时,为了把收到的现金压平整,将1000元现金放在办公室椅子的坐垫下。待准备交款时,一时忙乱想不起现金放在哪里,急得直哭。晚上史友值班时发现了坐垫下的现金,便第一时间跑到王荣鸽家里把钱交给王荣鸽。那个时候,1000元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工资收入,而史友没有占为己有,这令门莲萍深受触动,由衷地敬佩起了自己的师傅。
“与史老共事多年,从我刚参加工作时史老加班帮我一起查找月底结账账务不平衡的各种差错,练就过硬的工作技能,克服工作中胆小怕事的心理障碍。到生活中身上的许多闪光点,给我传递的许多正能量。是史老介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从史老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平凡而优秀的高大形象,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和敬仰。”门莲萍在对师傅的回忆中写道。
耄耋之年 以特殊党费回报党恩
1990年,史友离休后,仍然心系党和国家发展,党徽时常戴在胸前,党的恩情也被记在了心上。2008年以来,史友先后为支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党的重点工作交纳4次特殊党费,共计两万两千元。
史友多年来交纳特殊党费的收据。 麦文雄/摄
“2008年6月6日,史老拿着1万元现金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说明交纳特殊党费的缘由时,我感到非常震撼。因为史老的生活并不算富裕,平时自己过的那么节约,怎么舍得捐出这么大一笔钱。我赶忙劝史老考虑清楚。史老跟我说,共产党对我们这些人这么好,发工资报销药费,如今他老了,不能给国家出力流汗了,只想在经济上尽一点自己的心意,给党徽增添光彩。”华山监狱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所所长武耀良聊起史老几次提出交纳特殊党费回报党的恩情时,对这位老共产党员发自内心的敬佩。
“父亲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的今天,他忘不了党对他的培养和照顾。所以对于父亲捐款,我们子女都非常理解。”近期,因为身体状况原因,史友不得不和儿子住在一起,由儿子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享受着儿女孝顺、子孙满堂的幸福晚年生活,史友仍经常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还能和前去探望他的领导、老朋友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
2018年3月,史友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我在陕南》,回顾那段不平凡的战斗历程,缅怀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英勇献身的老首长、老战友。在回顾1947年9月入党的情景时史友表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指导员在入党宣誓前严肃地问他:“史友同志,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大声回答:“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是党把我从一个穷孩子培养成革命战士、人民警察,我一辈子热爱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我一直想着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激,今天交了党费,了却了我的夙愿。”2018年7月,在渭南市华州区委组织部交纳“特殊党费”时,老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