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女童补上一堂生理卫生课

“那些说不出口的痛”需要被善意地看见、被温柔地保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2021年04月19日07: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为留守女童补上一堂生理卫生课

“如果有来生,你想当女生,还是男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所山区学校的公益课上,当UU公益白色贝壳计划负责人王文娟提出这个问题时,“想当女生”的举手者寥寥无几,理由是“觉得脏、麻烦,不被喜欢”。“提这个问题,是想侧面了解她们的性别认同感。”王文娟说。

虽然这堂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公益课仅面向女生,但最初的气氛有些尴尬。听到“月经”等字眼儿时,有的女生难为情地把头埋进双臂,有的红着脸搓手。直到她们发现,王文娟送来的生理卫生用品,正是自己平时缺少的;讲到的很多生理期应对办法,是妈妈或姐姐都没教过的。她们心里关于生理期的困惑,一点点解开。一个、两个、三个……开始有女生举手提问互动,气氛慢慢热了起来。

王文娟离开时,大家把这位暖心小姐姐堵在教室门口拥抱,一名女生坚持把她送到学校门口,还不停地说着“安尼古”(彝语意:我爱你——记者注)。有个女生后来写信告诉她:“你送来的卫生巾就像一份关爱,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到别人如此细致的关心,我知道以后该怎么保护自己了。”

进入青春期后心里总有不少“问号”

第一次生理期时,云南省巍山县牛街中学的单亲家庭留守女生小芬(化名)并没有特别恐慌,她记得生物老师讲过的应对办法,独自买了卫生巾。持续几天身体不舒服,但她因为害羞并没有告诉奶奶和在外打工的爸爸。对于生理期,她除了认真恪守同学叮嘱的“不能碰冷水、不能吃冰棒”外,对其他注意事项一无所知。

直到学校里来了“春柳”留守女童关爱项目的社工,小芬参加了“春柳”课堂的陪伴活动,才知道卫生巾怎么用、生理期内衣裤怎么洗。

“春柳”项目总监陆颖及其团队在云南一些山区走访发现,“月经贫困”是个普遍现象。有的女生去离家最近的商店买卫生巾,要走十几公里的路,且可供选择的种类很有限;受长辈影响,有的女孩依然会用传统的方式,如卫生纸和月经带应对生理期,社工反复讲解后才学会使用卫生巾。

和陆颖一样,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义仓慈善公益服务中心项目部长马娅丽自2018年参与帮扶贫困女童的公益活动以来,也发现了不少农村地区女生的“月经贫困”问题。

派送包括卫生用品、内衣裤的“小丫包”时,马娅丽和当地农村女生交谈得知,她们到了第二次生理期甚至第四五次时,才被妈妈发现。

马娅丽还了解到,对于生理卫生用品,很多农村女生普遍选择“什么便宜买什么”,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省钱,生理期时并不经常更换卫生巾,还出现了妇科细菌感染的情况。

“很多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心里总是有不少‘问号’”,近7年来,为了帮助农村地区女生正确了解生理卫生知识,有灵且美公益组织联合创始人欧阳晨曦在四川、浙江等地开展助力11-19岁女生身心成长的相关项目。有一次在凉山州举办活动时,她发现当地一些女生不知道为什么屁股会出血、生理期为什么会肚子疼、为什么总有几天控制不好情绪。

“没有卫生巾是很多农村留守女生说不出口的‘痛’。”做公益5年多时间,云南、西藏的很多偏远山区是王文娟常去的地方。除了经济困难,她发现当地女生还有强烈的“月经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也多来自外界。

例如,听说王文娟送的是卫生巾,有的学校婉拒称“送别的东西好宣传,送这个(卫生巾),对外也不好说”。有的学校虽接受捐赠,但王文娟感觉对方有种“恨不能捐完赶紧走”的微妙态度。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总要和校方“谈条件”——坚持“一定要给孩子们讲课”,保障每个领到卫生用品的女生都听到生理课和心理疏导课。“我想通过赠送卫生用品,把爱带到孩子们身边。”王文娟说。

赠送生理卫生用品好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欧阳晨曦看来,很多农村女生的“月经贫困”和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及外界的关怀程度密切相关。对于生理期这种私密的事,没人告诉她们应该如何应对,她们自己也没有太多钱去买卫生用品。一些留守女生日常的零用钱只有10多元,到了“倒霉的日子”,总要红着脸向爷爷奶奶隐晦地要钱“买那个”。

“向偏远山区女生赠送生理卫生用品好比‘远水解不了近渴’。”王文娟深知,“月经贫困”极易引发青春期女生的妇科疾病、心理问题等。

有次开展志愿活动时,王文娟得知一名女生有严重痛经、局部瘙痒等症状,但家里无人陪伴其就医。她试图带着半推半就的女孩去当地医院就诊,但到了医院门口一听“要去妇科”,女生扭头跑掉了。王文娟后来才知道,这名女生很抵触“妇科”这两个字,宁愿不看病,也不去“那种地方”。

不过,这两年王文娟也发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有一次,她去江西上饶的3个乡镇学校赠送卫生用品、开展公益讲座。县城学校的老师也赶来听讲座,课后还主动邀请王文娟再去县城讲课,并说:“县里的孩子可能不需要捐赠的卫生用品,但需要这样的生理卫生课。”这种认可让王文娟觉得,努力是值得的。

“‘月经贫困’很有可能影响女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包括课业学习。”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保护儿童及家庭研究中心主任龙迪博士看来,有的女生缺少生理卫生用品,缺乏身边成年人的贴心关爱,再加上社会文化塑造的月经羞耻心态,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痛经,“要加强对女生生理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支持”。

如何加强未成年女生身心健康教育和支持

“除了给农村女孩更多生理健康知识层面的志愿服务外,必须让她们认同并热爱女性的身份。”欧阳晨曦最近一直在思考,今后如何在生理卫生知识公益科普活动中,加入更多体验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以便更好地感知女孩的情感,激发她们由内而外的自我认同感和积极成长的力量。

龙迪介绍,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实现儿童最佳利益应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发展两大需要。对于未成年女生的健康成长,她认为,对其负有保护责任的家长、教师及教育部门责无旁贷,特别是教育部门应会同相关专家、家长等,制定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和关爱未成年女生的生理卫生健康发展。

此外,龙迪提到,民间公益组织进行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形成于近几年,摸索出了一些路子,建议公益活动志愿者特别注意尊重欠发达地区的生活习俗,不要抱有“我是对的、你是落后的”“我要改变你”的态度,而要与受助者一同探索,如何改变有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习俗,使贫困地区的女孩有机会创造幸福人生。

“有太多的女孩需要卫生巾,收到的名单太多,都积压着,但是募集跟不上。”眼下,王文娟正面临着不小的募集压力。她说:“捐赠生理卫生用品只是一种途径,捐到哪里,就要把课程讲到哪里,希望贫困女童的需求和困境能够被善意地看见、被温柔地保护,不要让‘月经贫困’发生在孩子们身上”。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