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你需要减肥吗?

本报记者 王姿颐

2021年04月13日07:59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这个春天,你需要减肥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季是外出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大家脱下厚重的棉衣,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很多人会发现,经过一整个冬天,自己的身体已经悄悄发胖,体重有所增加,“一胖毁所有”“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等调侃的话语也随之悄然流行。那么,体重增加了就一定要开始减肥吗?如果要减肥,又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国家注册营养师张英表示,国际通用的评估个人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参数主要有体质指数和腰围。体质指数即BMI,计算方法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我国成人BMI正常范围是18.5kg/m2—23.9kg/m2,BMI≥24kg/m2为超重状态,BMI≥28kg/m2为肥胖状态。此外,若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会被判定为肥胖。一般来说,女性体脂率为18%—28%,男性体脂率为10%—20%,如果能进行人体成分分析,了解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率等,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准确的了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外表看起来不胖、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人体成分分析未必在健康范围内,因为体脂率过高、肌肉量差等状况并不能通过简单观察看出来,不要忽视了“隐性肥胖”。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要结合多种指数来看自己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所谓的“减肥”。专家提示,“越瘦越好”这种想法并不正确,让人体体重处在一个适宜的健康状态才是正确的态度;过瘦人群则需要对营养不良、少肌症等引起注意。

如果确实属于肥胖人群,减肥又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呢?肥胖引发的不只是外形美丑问题,还有并发疾病风险。肥胖患者往往会有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这些人更容易早发冠心病、中风和多种肿瘤。在医学界,肥胖已经被定义为一种疾病。长期以来,有的人会以为长得腰圆体胖就意味着营养良好。其实,肥胖并不等于营养良好,它与消瘦一样,都是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肥胖不仅是体内脂肪过剩,同时也可能存在某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很多人对肥胖的认识不足,轻视减肥的难度,不重视肥胖的危害,从而导致肥胖的出现。

张英介绍,为了减轻体重或保持适宜的体重,维持能量代谢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要减少体重,必须保持能量的负平衡,也就是要求平均每日能量的摄入要少于平均每日能量的消耗。对成年人来说,一般认为每日摄入的能量比其所需能量少500千卡—600千卡,可每周减轻体重0.5公斤—1.0公斤,这个减重速率是比较合适的。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减重对健康是不利的。快速减重减的未必是脂肪,而是减掉了身体里的水分和肌肉,容易人为造成营养不良,出现乏力、脱发、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损害肝肾功能。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呈继续上升趋势,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五花八门的减肥机构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其专业资质真假难辨。在医院临床营养科,甚至出现过患者在不专业的机构减肥造成了肝肾损坏前来求医的状况。

张英认为,“管住嘴,迈开腿”,减肥需要坚持、有恒心,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塑造健康生活状态的过程。临床营养科采取的医学营养减重,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人应该前往正规医院的专业科室,寻求专业医师、营养师的帮助。减肥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个体化考虑,应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些营养的摄入,通过限制能量平衡膳食、高蛋白膳食、轻断食等,健康安全地减肥。除了饮食上的调整,还要再配合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良好的减肥效果。总之,减肥的过程是良好生活方式重新塑造的过程,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才是减肥的有效措施。

(责编:左瑞、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