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履行强军首责 彰显行业引领价值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十三五”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年03月30日14:54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十三五”期间,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坚持将履行强军首责作为核心使命,积极应对挑战,系统研判发展形势,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主动调研对接需求,坚定而有力地迈出了转型升级发展的铿锵步伐,承担了一批项目研制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我国装备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推动行业研发体系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国家队”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在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以提升行业领域创新能力为目标,联合系统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牵头组建行业研发体系,打造行业科技创新“国家队”,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创新换挡提速。

研究所坚持集智谋发展、开门做规划,邀请各方专家学者出谋划策,系统谋划行业长远发展,形成行业科技发展思路,凝聚行业发展共识,指明行业发展方向。完成体系单位科研人才现状调研,初步建立了行业研究体系人才库。科技情报充分共享,16名科技人员跨单位交流,信息和人才交流逐步实现常态化。探索建立了联合研发办公条件,为多个项目集中研发提供了保障。

搭建高端创新平台 支撑科技创新发展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坚持顶层规划、强化高位推动,积极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行业技术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行业在国家科技层面的地位。

2019年,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陕西省首批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授牌,2020年牵头申报设立了吴运铎创新中心。高端创新平台的设立对加快技术创新发展、强化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聚集一流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期间,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荣誉29项,共有381项专利获得授权。

储备人才资源 打造技术领先优势

五年来,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以全面提升科技人才队伍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积极构建市场化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新时代装备发展需求。

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新培养国务院政府特贴4人、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3人、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8人、中国兵器青年科技带头人6人、省市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兵器工业集团级技术创新团队4支,陕西省技术团队1支,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战略高地,以最强智力储备支撑科技发展。

科技人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全所科技人才占比达50%以上,新增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57人,较“十二五”末增长55%。吸引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专业为主的硕士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197人,其中双一流院校占85%以上。

苦练管理内功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坚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研人员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五年来,研究所先后两次实施组织管理体系变革,实现了对接用户需求、提高管理效能、专业技术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四个突出”目标,提升了管理效能。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整合6个专业技术研究室,组成重点实验室运行体系,集中力量加快重点实验室申报建设。

优化整合科研制度体系,改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所持续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设立项目负责人专项奖励,优化项目贡献奖励分配原则,进一步突出了主要人员贡献价值。建立重点项目多维度绩效综合算法,科研项目绩效分配进一步优化,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发挥。科研骨干人员年总收入平均增幅达15%,让真正敢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得到了实惠。(当地供稿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责编:任志慧、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