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回家 天龙山石窟回流佛首亮相特展

2021年02月13日09: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国宝回家 天龙山石窟回流佛首亮相特展

中新网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12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幕。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亮相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是该展的C位展品。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能看到什么?

展览于北京鲁迅博物馆陈列厅序厅举办,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展厅中央。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的27件北朝时期造像拓片等文献,特别是一组8件同样出自天龙山石窟第二、三窟的造像拓片,首次集中展示。展览同时呈现天龙山石窟基本情况、第八窟概貌和艺术风格、石雕佛首介绍、天龙山石窟文物流失与数字复原成果等内容,观众还可扫描二维码进入复原展网上展厅。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致辞中向慨然捐赠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的张荣先生(旅日华侨)表示感谢。

他指出,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成功阻止天龙山石窟历史上流失文物在海外公开拍卖,促成文物捐赠回归,近百年来第一次从日本将天龙山石窟流失文物追索回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国政府将密切追踪流失海外文物动态,保留收回历史上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权利。国家文物局将会同山西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早日促成佛首回归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以娴熟的雕刻技艺、细腻的表现手法、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生活气息著称于世,是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的卓越成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表示,天龙山石窟中的唐代造像是我国现存同时期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世称“天龙山式样”,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天龙山是太原地区保存东魏、北齐、隋唐时期地上文化遗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区域,也是反映晋阳文化和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唐代北都弥足珍贵的重要实物载体。

佛首为何定级为一级文物?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介绍,之所以这件佛首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除了文物本身具有的价值,这件佛首从流失到回归的过程,都赋予了它增值价值。“佛首被盗后的流转,辗转私人藏家直到在拍卖会现身,慷慨捐赠佛首的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情感,这些都赋予了佛首超越文物本体的价值,让它不止于开凿后,并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复兴。”

在鉴定过程中,曾经发生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专家在初鉴定时发现鼻翼处存在修整痕迹,跟我说可能得存疑是不是真品。但这一点反而恰好验证了佛首的身份,因为在老的资料照片里,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的鼻翼处本身就不完整,如果这尊佛首鼻翼处没有修整痕迹,就能确认不是真品。”邓超还介绍,佛首脸颊部位的一道三角形风化痕迹和资料照片对比完全吻合,佛首脖颈处的褶皱与痕迹也非常吻合,从这几个方面都能证明这尊佛首就是当年从天龙山石窟被盗流失的佛首。

他也坦言,现在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尊佛首的背部和颈部比较齐整,说明被盗之后经历了二次破坏。持有人可能出于展示需要,把这些部位用凿子凿平了。

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超160件

此次展出的石雕佛首原属地为天龙山石窟第8窟。这座石窟是天龙山唯一的隋代石窟,也是太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根据窟前壁碑刻记载,此窟开凿于隋开皇四年(584年),由当时驻守晋阳(今太原)的杨广为其父母祈求功德开凿。

1918年,日本考古学家、建筑史学者关野贞来华考察,对天龙山石窟进行初步调查,于1921年发表考察报告,天龙山石窟因此闻名于世。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天龙山石窟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也成为它惨遭劫掠的原因。自上世纪20年代初,在短短几十年间,天龙山石窟几乎被洗劫一空,精美的造像被从窟壁上砍下、撬走、砸断,远离故土,流散海外。其中最臭名昭著的盗凿,来自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和他的山中商会。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古董商常常无视文物的完整性,将佛身和佛首分别出售。天龙山石窟造像再无完整形态,并且难以恢复原貌。据不完全统计,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的文物有160余件,分布于世界40余家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以美国和日本为多。天龙山石窟被摧残之惨烈,甚至超过莫高窟、龙门石窟和响堂山石窟。

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复原天龙山石窟,让流失造像数字化回归成为可能。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历时六年,在国内外文博机构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11座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

据悉,此次展览采取分时段预约制,每日接待总人数750人,将持续至3月14日。(完)

(责编:谷妍、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