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陕西旬邑县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纪实

2021年01月26日14:20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家住旬邑县城92岁的张大爷近日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泰兴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耿宝玉:“自从装上了起搏器,我胸口也不闷了,感谢专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快过年了,祝愿专家新年快乐!”

近年来,在泰兴市人民医院等对口支援医院倾情倾力帮助下,旬邑县医院胸痛中心已顺利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专家网上评审、陕西省胸痛中心联盟的现场初审、国家胸痛中心专家团暗访;卒中中心已通过国家卒中中心专家网上评审,医院微创手术三四级手术显著增长,县外转诊率明显下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病诊疗水平大幅提升,对口支援专家和旬邑县医院用行动托起了旬邑人民的“健康梦”。

江苏泰兴——陕西旬邑,是一对苏陕扶贫协作的兄弟县市。2020年5月,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耿宝玉加入了援旬医疗队。他胸怀大爱,精益求精,与5名同事一起远赴千里之外的旬邑县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克服水土不服、气候寒冷干燥等各种困难,先后参与指导手术500余例,开展介入手术163例,卒中溶栓80余例。张大爷就是其中一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经过这次手术和旬邑县医院的跟踪随访,张大爷现在已经可以自由活动了,儿孙们也省心多了。

2017年,泰兴市人民医院将旬邑县医院作为重点支援对象,在走访了解帮扶需求的基础上,两家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医疗对口支援关系,签定了专科共建协议。泰兴市人民医院将旬邑县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胃镜室、康复科、放射影像科、检验科作为帮扶支援的重点科室,先后选派耿宝玉、黄震、汪灶昆、张建林、朱天兵、袁文全等26名高职称专家,以轮流驻地的方式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支援专家通过带教查房、手术指导、病例讨论、远程会诊、培训讲座、开展新技术项目等方式,填补了旬邑当地53项技术空白,抢救了大量危重患者生命,让旬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受到旬邑群众广泛赞誉。

“旬邑县医院心内科建成后,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人员配合,一些介入手术不能开展,大量危重病人还要转上级医院,自从泰兴市人民医院耿宝玉专家支援后,心梗病人在县域内做了手术,保证了危重患者生命安全,节省了医疗费用,患者也高兴了。”旬邑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袁群利介绍。

2020年,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介入导管室与旬邑县医院联手,致力于基层版胸痛中心建设。支援专家在旬邑县医院开展30余场次院内胸痛知识培训,分层次对全院职工进行胸痛知识理论、操作闭卷考试,采取现场访谈等方式强化培训效果,使人人掌握胸痛知识,熟悉接诊流程;同时,深入13个临床科室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指导胸痛病人接诊演练,专家手把手指导规范操作;带领胸痛中心医务人员前往职田、张洪、土桥等7个乡镇卫生院开展胸痛知识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识别以及心肺复苏操作;建立“旬邑县医院胸痛中心协同救治微信群”,将所有村医、乡医、医院胸痛中心相关人员全部拉进微信群,并举行了13场次线上胸痛知识培训,极大提高了旬邑县各个层级医务人员对高危胸痛疾病的认知水平,处置能力以及呼叫120转诊的意识。各乡镇卫生院纷纷建立起胸痛单元,胸痛病人规范救治的理念在旬邑生根发芽,泰兴市人民医院支援专家为旬邑胸痛患者送去“健康福利”。

说起2020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旬邑县底庙82岁的王大爷还心有余悸。1月7日晚,王大爷突发胸闷气短,伴晕厥,家人把王大爷就近送到底庙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接诊医生随即拨打120电话,并在“旬邑县医院胸痛中心协同救治微信群”上传了王大爷病史和首份心电图信息。

旬邑县胸痛中心第一时间响应,心内科副主任袁群利开始远程指导抢救和用药。旬邑底庙卫生院距离县城约44公里,距离虽算不上遥远,但是山路崎岖,单程最快也得1小时。如何快速救治病人,这是一个难题。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缺少溶栓及必要的抢救药品。单纯由卫生院救护车送出患者或者由旬邑县医院救护车出诊再接回病员都可能会延误救治的时间。旬邑县胸痛中心工作人员和底庙卫生院医生果断决定双向接送病人:患者乘救护车从底庙卫生院出发的同时,旬邑县医院的救护车带上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同时从县医院出发,一场生命接力赛开始上演。

120救护车风驰电擎的前行,泰兴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耿宝玉、旬邑县医院副院长兼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袁建平、心内科副主任兼胸痛中心协调员袁群利等全程关注,始终掌握着患者的一线情况,随时给予远程指导,监测生命体征、关注心律失常、增加血容量以及病情沟通等措施在救护车行车途中有序地展开。

20时47分,在旬邑县底庙店子河村两辆救护车相遇。旬邑县医院救护车接到王大爷后,立刻在救护车上再次实施了心电图检查,下壁导联ST段抬得更高了,胸痛加重了,心梗加重了,立即给予波立维300mg嚼服,普通肝素4000u静脉注射,与王大爷家属沟通,建议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家属拒绝手术,怎么办?

时间耽误的越久,挽救心肌的可能性就越小。心肌坏死的面积越大,死亡率就越高。泰兴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专家耿宝玉和旬邑县医院胸痛中心医务人员果断决定给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在120救护车上进行静脉溶栓,之前只是模拟演练过,真人身上实施这还是头一次,随车医生有点心虚。借助微信远程指导,随车医生开始监测生命体征,排除溶栓禁忌,签署溶栓知情同意书,启动静脉溶栓治疗。考虑到王大爷80岁的高龄,决定半量溶栓,120随车护士把一支瑞通立(静脉溶栓药物)经静脉迅速地注射进患者身体内。溶栓后90分钟复查的心电图提示,之前抬高的ST段显著下降,患者胸痛的症状基本缓解,溶栓治疗成功,王大爷转危为安。

耿宝玉专家自豪地说:“这是旬邑县域首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成功病例,标志着旬邑县域内的高危胸痛疾病救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我在旬邑时间很有限,能为旬邑胸痛患者真正解决点实际问题,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我医者价值的体现,也是对口支援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是把对口支援专家当成医院主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室主任来重视的。”陕西旬邑县医院院长胡波介绍:“自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支援医院通过选派高职称专家手把手指导,免费接受我院骨干医生培训,开通远程会诊系统等方式,为我院培养了袁群利、杨金鹏等一批专业人才,有力提升了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支援专家传帮带教、精益求精,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令我们感动感激。”(当地供稿 田向阳 侯小艳)

(责编:孙挺、吴超)